高雄市立美術館全新展覽《沉默之間》於2021/12/18-2022/04/10、由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與田倧源擔任策展人,邀請臺灣、波蘭、奧地利與日本等國內外14組藝術家,結合物件、裝置、攝影、錄像等多元媒介,探究當代社會中未被關注的聲音,帶領觀眾重新思考如何透過藝術創作來回應、連結時代議題的可能性。

以科技應變疫情限制,讓多元聲音開啟對話

《沉默之間》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為期三年的展覽計畫,高美館和國藝會長期合作,致力於支持臺灣優秀策展人、拓展視覺藝術的國際交流。本次使用的101-103展間也重新背定位為國際展覽空間,注重藝術與空間的對話,創造嶄新的觀展經驗。

策展人賴依欣表示,《沉默之間》計畫以三年前在波蘭、奧地利的駐村研究為起點,跨越了疫情的艱鉅時期,歷經被限制的日常與空間,以科技為媒介,對創作的發想和過程進行應變與延展。

展覽主題中的「沉默」,代表了世界上未被關注的聲音、議題與已然固化的歷史敘事,目標在探討藝術如何於這樣的環境中創造多種意義的詮釋與各種切入觀點,並期盼以積極的態度思考當代社會中的「沉默」,讓各樣的聲音能被進一步地闡述、理解,進而與社會、文化產生全新連結。

1_高美館本日舉辦《沉默之間》開幕活動,現場與參展之外國藝術家進行視訊連線並合影留念。圖左起為國藝會獎助組藍恭旭總監、本展策展人田倧源與賴依欣、高美館李玉玲館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黃海鳴教授、台灣參展藝術家王虹凱、你哥影視社代表廖修慧,以及藝術家饒加恩。《沉默之間》開幕式中與參展之外國藝術家進行視訊連線並合影留念。

以「個人電影」為中心,串起流動思考的五大主題

此次展覽以波蘭結構電影大師約瑟夫.羅巴科夫斯基(Józef Robakowski)的「個人電影」概念作為核心,以自我隱喻、紀錄提供未來回溯依據,同時也引發後疫情時代下,觀眾對於自身、社會、環境三者關係的思考。

在作為中心的「個人電影」後,展覽接續展開,以非線性的方式串聯起不同面向的五大主題。共同策展人田倧源提及,整個展場可以視作一張流動性的思考地圖,從四個子題「藝術避難所」、「記錄如何被創造」、「誰的觀點」與「如何重組歷史」中,可以看到每個展間各有獨特的空間氣質,與各作品相呼應,如同穿越在空間裡的多種路徑。

2_高美館《沉默之間》展場一景《沉默之間》展場一景

4_高美館《沉默之間》展場一景《沉默之間》展場一景

參展藝術家名單中,集結了波蘭錄像藝術先驅約瑟夫.羅巴科夫斯基、張乾琦、卡娜.比利爾-邁爾(Cana Bilir-Meier)、咖容琳娜.布瑞秋拉(Karolina Breguła)、愛德華.弗洛伊德曼(Eduard Freudmann)、克萊門斯.馮.魏德邁爾(Clemens Von Wedemeyer)、王虹凱、維泰克.奧斯基(Witek Orski)、許家禎、饒加恩、馬寞路(mamoru)、你哥影視社、卡塔芝娜.寇茲拉(Katarzyna Kozyra)以及雅絲敏.沃西克(Jaśmina Wójcik)多位國內外藝術創作者。

《沉默之間》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1.12.18-2022.04.1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展覽室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共同主辦|高雄市立美術館、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資料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內文引用: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