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雄好過日、打狗再興會社、新濱碼頭藝術學會、岡山眷村文化協會及台灣熱吵民主協會共同發起的「高雄文化公民聯盟」,在昨日與吳益政議員,張豐藤議員共同舉辦「市長給問暨高雄文化市政論壇」記者會,希望韓市長在就職之前,與在地公民團體針對在地議題提出回覆。 「高雄文化市政論壇」將於12/22在塩旅展開整天的會議,邀請學者與談,也歡迎市民朋友報名到場參加,聯盟也將邀請新科議員共同研議未來高雄市公民參與相關機制。
[藝文新聞]市長給問嗎?來參加公民市政論壇吧!
Previous article[藝文活動]社大20課程精華#2-恆春詩歌民謠
Next article[藝文活動]社大20課程精華#3-一起來纏春仔花
Related Posts
【好書推薦】我一個人,餓了!
以《娛樂新聞》主持起家,因演出《花甲男孩轉大人》人稱「國民姑姑」、跨足演員並屢獲肯定的海裕芬,終於出食譜書了!被演藝圈好友頻頻飢渴點菜的神手廚娘海裕芬,曾在拍攝電影時大手料理劇組200人份滷味、一小時內端出十二菜一湯,並以好手藝收服演藝圈各女神的心與胃,包含逝世藝人小鬼生前也曾說過:「最愛姐(海裕芬)的滷味」。經過漫長時間的細磨慢熬,她第一本食譜書《我一個人,餓了!》今日(10/27)開始預購,本書將於11月5日正式暖心上市,一展「國民姑姑」的好廚藝!
一個人獨食,難嗎?
特別選在光棍11月上市第一本食譜書,「『我一個人,餓了!』是經常出現在腦海中的OS,這就是我日常的生活狀態。不是刻意孤僻,而是想在好餓時,盡興任性地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是故意曬孤獨,而是想告訴現今各位單身男女「一個人,也該好好對待自己!」下班後打開瓦斯爐,做一頓美味的晚餐,療癒一整日的疲勞,明天再出發!
一個人吃飯,難嗎?海裕芬說:「一個人吃飯,不難,難的是忘了好好享受自己獨處的時刻。」書中以「一個人好好吃飯」為主軸,從五種料理方式出發,突顯一個人吃飯的小份量和便利性,讓每個獨食者都能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一頓飯。
「國民姑姑牌」的紅燒肉,讓人食指大動。(圖/翻攝自Facebook帳號「海芬的大明星小跟班」)美味菜餚佐心情故事,療癒上桌!
海裕芬不只寫料理,也寫料理中蘊藏的故事及情感,大方分享人生很多特別的小祕密。這一次,她端出四十道美味菜餚,佐以四十篇飲食記憶,有懷念童年時光的美好小吃×蒸高麗菜肉捲、有神廚奶奶的拿手菜×粉蒸香蒜五花肉、半夜配酒的宵夜小酌×香辣炒雙鮮、可以跟曖昧對象吃很久×紅燒肥腸煲、充滿度假歡樂的美味×海鮮香辣燉飯、難忘甜甜的初戀香味×季節水果薄脆煎餅、最能代表爆炸2020年的料理×炸蝦球……每道美味料理,都蘊藏著海裕芬一段豐盛的記憶,藉由她的美好手藝、真摯動人的敘事文字,呈現一道道療心菜色,邀請讀者一起下廚料理,享受一個人吃飯的豐盛滿足,讓心與胃都得到款待。
書名:《我一個人,餓了!:40篇飲食記憶×40道美味料理,國民姑姑暖胃療心上菜啦》
作者: 海裕芬
出版社:山岳文化/日月文化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05日
原文出處:聯合報
東南亞國家如何慶聖誕?
新加坡:熱帶聖誕節新加坡的聖誕節具有獨特的熱帶氣氛,特別是已舉辦20餘年的「新加坡熱帶聖誕節」,始自11月下旬至隔年1月2日,是年末最為熱鬧的活動。
其中ZoukOut戶外音樂節已有十四年歷史,是新加坡每年最大型的戶外狂歡活動,也是亞洲最大的戶外沙灘派對,而今年的表演DJ包括Steve Aoki 、荷蘭的Nicky Romero和來自瑞典的Steve Angello等。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烏節路聖誕節亮燈儀式,全長2.88公里, 這26年來不間段地聖誕慶典,已成為新加坡聖誕必備節目。今年新加坡的聖誕節有兩個世界之最:聖誕慶祝活動從11月1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是全世界為期最長的聖誕盛典,而聖誕燈飾從烏節路一直延伸到濱海灣,打造了一條全球最長的聖誕亮燈街區。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結合建築、雕刻的意大利豪華大型彩燈Luminarie,燈展舉行期間的每個星期五、六、日有唱詩班演唱聖誕歌曲。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購物的好時機馬來西亞的熱帶氣候及和善的人們依舊為聖誕節加溫。人們盡情享受各式餐廳、小酒館、購物中心及旅館專為聖誕節推出的優惠活動。
從2014年12月19日起至12月31日,為迎接聖誕節,馬來西亞吉隆坡水族館安排兩名潛水員打扮成聖誕老人在水底為魚群餵食,吸引遊客觀看。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2月是馬來西亞全國大促銷時期。各大城市的購物廣場為聖誕節花心思佈置一番,同時還準備了多項遊戲與表演節目,讓人們在熱帶國家也可以與全世界人們一起感受聖誕節慶的喜悅。圖為柏威年廣場Pavilion聖誕活動。圖片來源:demotix
印尼:黯然的聖誕節2014年的印尼聖誕節,因適逢南亞海嘯災難10週年紀念活動而出現反對慶祝聖誕節的聲音,顯得有些暗淡。主要慶祝方式仍以到教堂彌撒祈禱為主。
在蘇加諾 – 哈達國際機場,兩位印尼人於週三(12月24日)為慶祝聖誕節打扮成聖誕老人,給與旅客小孩聖誕禮物。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印尼的基督教徒於12月13日在雅加達格羅拉蓬卡諾體育場(Gelora Bung Karno stadium)舉辦聖誕彌撒祈禱儀式。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菲律賓:天主教國家的聖誕節作為天主教國家的菲律賓,教友紛紛在聖誕夜子夜時分到教堂望彌撒,而菲律賓慶祝聖誕是從每年9月節日氣氛開始直至平安夜,被稱為全世界最長的聖誕節。
每逢聖誕節,菲律賓人都在聖誕樹上掛星形燈籠Parol。這些燈籠以七彩玻璃紙或有光澤的甲殼或貝殼製成,外形似星,象徵引領東方三位智者尋找耶穌的伯利恆之星。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資訊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764
【各國聖誕節文化】美國
聖誕節是美國的傳統節日,是慶祝基督生日的日子,就像中國對待春節一樣被美國人重視。
但美國是也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複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但是除了裝飾聖誕樹,在平安夜,美國有一個更有趣的傳統活動「報佳音」。它象徵天使在伯利恆郊外,向牧羊人報告基督降生的喜訊。
活動由一些年輕人、一個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當深夜來臨,教堂里的唱詩班就挨家挨戶來到教徒家門前齊聲唱起聖誕頌歌。於是這家人就要走出門來熱烈地歡迎他們,一起唱歌。之後,主人把大家邀入屋中,以茶點招待。這時,主人一家也往往隨同前去。
「報佳音」的隊伍就愈來愈龐大,他們一家家地唱下去,歡樂的氣氛有增無減,常常持續到天明。
每年到聖誕節,美國各地都會豎起無數棵聖誕樹,美國政府高官會在聖誕節前爲白宮前的聖誕樹舉行隆重的點燈儀式,吸引大批民衆參觀,美國軍樂隊也會在現場演奏助興。
聖誕節是全國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的12月25日全國都會沈浸在聖誕的氣氛當中,不僅基督徒,非基督徒也一同歡慶這個喜樂的節日。聖誕節在美國也被政府定位公衆假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xv2yaeg.html
【聖誕電影推薦】聖誕夜驚魂:大家都能過聖誕
鬼才導演提姆波頓的作品,有很多都是以他的童年幻想為藍圖,充滿濃厚的童話色彩,但也習慣性的增添幾許黑色的神秘感,加上他獨特的影像創意,造就出許多魅力驚人的鉅作,無論是以真人演出的《斷頭谷》(Sleepy Hallow),還是用黏土動畫製作的《地獄新娘》(Corpse Bride)都呈現出神秘而迷人的黑色童話世界,同樣以黏土動畫製作的《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堪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不但周邊產品熱賣,就連台灣的熱門樂團五月天也以此為名,寫了一首歌,可見其影響力的深遠。
話說在一個遙遠的時代,「萬聖節城」裡面有一個惡作劇高手,叫作「南瓜王傑克」,他是萬聖節鬼怪城市裡面最受歡迎的明星,但早已厭倦年復一年的嚇人生活,有一天他無意間走到五彩繽紛的「聖誕節城」,讓他大為感動,決定要「製造」一個不一樣的聖誕節,於是扮成聖誕老人,駕著骷髏雪橇去送禮物,可是收到恐怖玩具的小孩,個個被嚇得驚聲尖叫,原本想要帶來另類節日趣味的傑克,必須在平安夜結束之前,徹底了解聖誕節的意義,並且好好的收拾殘局。
《聖誕夜驚魂》的故事,據說是提姆波頓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策劃構想的故事,雖然他沒有親自執導,只擔任製作人,不過整個構思方向仍然以他為主導,黏土製作出來的角色、場景,都相當具有設計感,依照迪士尼傳統模式,走歌舞片的路線,因此電影裡面的音樂也相當好聽,並且用一個天馬行空的黑色童話狂想曲,徹底打破「只有教徒才能過聖誕節」的迷思,如果連萬聖節鬼怪都可以過聖誕節的話,那麼任何宗教、任何種族,都有權利享受這個美好的節慶。
聖誕節原本是耶穌的生日,也是一個宗教意味濃厚的節日,但隨著時代演變,慢慢的成為一個浪漫美麗而充滿溫馨歡樂的時節,廣義的成為一個大家都可以共度的節日,而「感恩」、「盼望」的意義,也已經從原本的宗教意味當中,逐漸被延伸出來,變成一種不分任何宗教的共通價值。
提姆波頓可以讓萬聖節和聖誕節的人物,那麼巧妙的凝聚在一起,徹底打破「門戶之見」的狹隘,也證明只有敞開心胸、放寬眼界,才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比較有趣,所以別再說聖誕節是「商人的節日」、「外國人的節日」或「教徒的節日」,看過《聖誕夜驚魂》,你就會知道世界上很多東西都不是那麼壁壘分明,除非是你自己畫地自限!
以上原文出處:https://mypaper.pchome.com.tw/wyp2221/post/1333792476
以「青背山雀」為靈感的藝術新作!范承宗「築巢計畫II」亮相日月潭伊達邵碼頭
去年11月,藝術家范承宗以邵族靈鳥「繡眼畫眉」的鳥巢為靈感,打造「築巢計畫」地景藝術作品,於日月潭伊達邵碼頭期間限定展出 1 年;今年延續取材自然與工藝的精神,以來自台灣山林間的「青背山雀」為靈感,完成「築巢計畫II」,10 月底起於同樣地點展出(日月潭伊達邵碼頭),預計將展示到 2021 年 11 月。
2019年,范承宗以邵族靈鳥「繡眼畫眉」的鳥巢為靈感,打造築巢計畫第一件作品。圖片提供/范承宗
今年以來自台灣山林間的「青背山雀」為靈感,完成「築巢計畫II」。圖片提供/范承宗
范承宗表示,「青背山雀」是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的台灣特有亞種雀鳥,因黃綠色的背部羽毛而得名青背山雀,在日月潭也能見到牠們。在每年春天,青背山雀會尋覓岩壁縫隙與樹洞作為巢位,以苔蘚、松蘿、獸毛、樹皮、枝葉等材料編織成碗狀的巢窩。
圖片提供/范承宗
圖片提供/范承宗
圖片提供/范承宗
圖片提供/范承宗
「築巢計畫」以向自然裡的動物建築師學習築巢為精神,這次他在日月潭的創作關注著青背山雀的築巢方式,將其築巢的流程與方法,以人類的木繩構造技藝詮釋,在伊達邵碼頭為登岸的旅人築起一座小歇片刻的巢。
圖片提供/范承宗
圖片提供/范承宗
圖片提供/范承宗
「築巢計畫II青背山雀」相關資訊
藝術家:范承宗
年代:2020年10月
地點:台灣南投日月潭伊達邵碼頭
尺寸:長500x寬500x高330公分
材質:台灣國產柳杉、落羽松合板、天然耐候護木油、不鏽鋼、白繩
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承辦單位|FAP+DA旋之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專案設計|沈祐誠、許展維 實木構築|與木製研(陳建同、黃忠毅、李長峯、邵琮傑) 專案製作|楊知穎、陳怡君、陳妙曼、黃芷琳 照明設計|偶得設計(陳怡彰、何建國、陳雅汝、楊雁妤、林皓偉) 攝影|定影影像(攝影師:李尚謙/攝影助理:蔡蕙羽/專案助理:邱宇恩/後期:姚宇聲)
以上原文出處: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6013
日常小物件加上人類的創意,變成了有趣藝術品!
我們不是藝術專家,但如果有人用常見的、手邊就有的的東西創造出一些非凡的作品,我們也會覺得不可思議。以下是一些令人驚訝的例子,他們或許就用此刻你口袋裡的東西創造出了藝術品。
10. 口香糖
你大概會想:哇,這個藝術家的咀嚼肌肯定比專業棒球運動員還發達啊,畢竟他要嚼這麼多口香糖來做這麼一個真人大小的雕塑。不過還好,這位藝術家,毛裡齊奧-薩維尼(Maurizio Savini)有兩位助手,他們都不嚼口香糖,而是用一個大的工業吹風機進行軟化。
薩維尼現在使用的是大片口香糖,他曾讓一個助手拆開了3000塊口香糖並融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經歷聽上去有點噁心,僅次於那些把體液用於作品的藝術家。
不過,薩維尼不是唯一一個用口香糖創作的藝術家。其他藝術家使用口香糖是因為它熱的時候延展性很好,很像粘土。薩維尼和其他口香糖藝術家之間的主要區別是,薩維尼用抗生素和甲醛保存他的雕塑,其他藝術家只是用口香糖短時間內固定結構。
薩維尼的雕塑價值6000美元到56000美元不等。
9. 空筆芯
說到沒用的東西,空筆芯絕對排第一。然而,印度工程師兼藝術家Sreenivasulu M.R.卻用空筆芯做出了一些精美的古跡微縮模型。
正如你所想的,這些模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材料。這座埃菲爾鐵塔花了200根空筆芯,他最耗時的作品——泰姬陵,用了700根筆芯。上圖中的8座雕塑一共用了4000根空筆芯。
Sreenivasulu是在進行一項學校外展服務項目時想到用空筆芯做東西,這個項目由他自己開展,是關於塑料對環境的危害。他表示,如果他能把所有空筆芯做成雕塑,就提供了處理此類塑料的一種好方法,這類塑料不經妥善回收就難以分解。
8. 鉛筆
當然,用鉛筆創作藝術品已經不算是創新了。大多數藝術家都是用鉛筆畫畫,而哥倫比亞出生的邁阿密藝術家費德裡科-烏裡伯(Federico Uribe)用鉛筆本身精心打造出了雕塑和畫像。
他可以通過改變鉛筆的大小、使用各種顏色創造獨特的設計,這些設計即使在二維表面也有深度。除了鉛筆,烏裡伯還會用不同顏色的子彈來製作雕塑。
7. 釘子
你把這張風景畫放大就會發現,上面每一個點都是一個釘子,然後你會很慶幸自己不是這位藝術家的鄰居。打釘子的聲音估計會讓人發瘋吧,還好這位台灣藝術家陳春浩搞創作用的是釘槍,這對他的鄰居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
陳春浩自己不設計圖案,他遵循中國藝術傳統,即: 在深刻理解原作品的基礎上對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再詮釋再創作,但必須加入新的元素。所以他再現的山水瀑布圖其實已經有約1000年的歷史了。
你大概想知道他的作品用了多少釘子,上圖是他對十一世紀的畫作《谿山行旅圖》進行再創作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就用了750000根無頭釘。
6. 垃圾
提姆-諾貝(Tim Noble)和蘇-韋柏斯特(Sue Webster)是一對英國藝術家,這張圖來自他們的作品集——創意影子雕塑。這件作品名為「白色垃圾」(Dirty White Trash (with Gulls)),創作於1998年,有點像兩位藝術家的自畫像,他們在一起20年,2008年結婚,2013年離婚。這個雕塑用了這對夫妻6個月產生的垃 圾,他們創作這個影子雕塑所花費的時間也是6個月。
這對藝術家用來製造影子雕塑的奇怪東西可不只是垃圾,另一個引人注意的作品是《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他們用了34個動物標本來完成這件作品,包括六隻老鼠、一隻水貂、八隻小嘴烏鴉、八隻白嘴鴉、十一隻寒鴉及別的動物的骨頭。
5. 磁帶
埃裡卡-西蒙斯(Erika Iris Simmons)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藝術培訓,但她成功地用我們大多數人已經不用的東西——磁帶,創造出了了不起的藝術品。西蒙斯說,她的作品所蘊含的 想法是,磁帶盒相當於頭腦,而磁帶相當於思想,她稱之為「機器裡的幽靈」(The Ghost...
專為 Herman Miller 量身打造的模組化辦公文具組
來自美國的傳奇神椅 Herman Miller 是不少人的心頭好,如果都有了這麼棒的椅子,在配上一套調性類似的文具組,上班的氣氛應該也會整個大提昇吧!面對混亂的書桌,你需要的是收納高手的幫助,就讓 Industrial Facility 的設計師 Sam Hecth 和 Kim Colin 設計的堆疊式收納好物 Formwork,來助你一臂之力吧!
Formwork 以ABS塑膠作為材質,可以直堆或橫擺,矽樹脂底座具有防滑功能,不論放在書桌的哪個角落,都坐得穩穩穩。
收納盒的好用之處,就在於只要把東西塞進去,至少外觀看起來賞心悅目多了,而 Formwork 收納系列也貼心的為大家準備了筆筒、盒子、面紙盒、拖盤和媒體支架,想要單獨使用或混合堆疊,全看桌上的混亂程度而定。當然,再怎麼厲害的收納高手,也是敵不過偷懶的毛病,如果連動個手把雜物塞進盒子裡的勤勞都沒有,再多的 Formwork 也是枉然啦!
《資料來源:大人物》
辦公椅競速
圖文/詩云
4/24日在台南熱鬧有名的海安路舉辦辦公椅大賽,這個活動是由正興幫主辦。「正興幫」是一群在正興街的店家自願組成的,為了要讓這個社區與街道更好,這群人近年來發起了許多活動、布置街景、發行刊物等,以互助合作取代彼此競爭提升街道榮景。
配合辦公椅大賽推廣附近美食,達到宣傳效益
舉辦活動前,正興幫特地到日本辦公椅競速比賽的發源地--本京都府京田邊市商店街取經參賽。回台後,賽前特地改了規則,釋放更多名額讓更多隊伍盡興。在比賽中不時會聽到主辦單位拿著麥克風分享當時去參賽的經驗,也提供了很多小撇步幫助參賽者。
當日早上10點熱鬧開幕,第一場賽事是趣味競速賽,以三十公尺決勝負,雖然名稱是趣味競速,但參賽者的眼裡只有競速,以認真的表情「嚕」向終點。趣味競速結束後,是拉力賽的預賽,一樣是以三十公尺競速來決定,參賽組共九十九組,敗部組將會參加一小時拉力賽,而勝部則是兩個小時。
在拉力賽開始之前,都會有選手遊行遶境儀式,除了可以跟場邊的加油團打招呼外,更有一種戰士即將上場的興奮感!選手坐在自己的戰椅上,繞境隊伍中有許多寵物和家齊女中儀隊等,增添了趣味性。
敗部比賽一開始,許多選手以氣勢萬鈞的速度瘋狂的嚕,配上面目猙獰的表情,場邊加油聲不斷,正興幫的主持人在台上轉播賽況,透過麥克風將比賽中的趣味和小插曲即時轉播,讓在場民眾能一同感受比賽的有趣和緊張。過了一陣子之後,選手臉上已經爆汗,體力明顯下降,此時正興幫在台上說:「我要宣布一個殘酷的消息…現在才過了五分鐘!」觀眾發出一陣爆笑,選手內心正不斷哭泣。比賽過程中台上有正興街的店家LIVE演唱,給選手們加油打氣,舞台下方有擺設一幅巨大的板子邀請藝術家作畫,周邊有各種小吃讓觀眾一點也不無聊。
正興幫分享參賽經驗,選手常常會在轉角擠成一團,常常會發生擦撞或輪胎故障摔倒,因此裝備齊全非常重要
為此,主辦單位特別在四個轉彎角設置了稻草捲防撞
各團隊皆有出奇不意的打扮
來自日本的團隊在比賽中發貼紙,這將來也可以成為有效的店家宣傳
敗部比賽接近尾聲,可以看到許多選手正用盡最後的意志力撐到最後,甚至還有選手開始拿起手機與身旁的選手一起自拍,紀念這一刻。結尾時,主持人拿起麥克風邀請大家一起倒數10秒,到比賽終止的那一刻,全場歡聲雷動,鼓掌喝采,為這群毅力堅強的參賽者致敬。但這時比賽還沒有結束,這只是敗部比賽,主持人說:「現在勝部的選手應該感到很焦慮,不知道是不是該棄權還是要繼續參加接下來沒有人性的兩個小時比賽。」
勝部比賽緊接著開始,雖然已經對殘忍的時間有所覺悟,但每個團隊依然不留餘力,於比賽一開始就卯足了全力,但是這場比賽除了爆發力,更重要的耐力與技巧。在眾多參賽者中,有一個團隊身穿藍色的衣服,椅子看起來矮矮的,但卻像風一樣以高超的技巧連超好幾台辦公椅,在大家都無法控制的轉角以藝術般轉彎流暢的順過,他們就是來自日本的團隊!在開始後五分鐘,大家的視線都會不時停留在他們身上,並在使出華麗技巧時忍不住發出讚嘆,最後爭相在比賽中伸出手與他們擊掌,他們在兩個小時內以嚕了160圈耀眼的成績奪得第一。
藍色衣服即是來自日本的選手
而其他選手亦在比賽中漸漸地抓到訣竅,在跌倒時迅速站起,輪子噴掉時馬上撿回來自行組裝,交棒時幾乎零秒誤差的接軌。也有人嚕到忘我撞到背後的牆壁,或差點衝出賽道,觀眾一陣驚呼之後又一笑帶過。
選手交接處容易發生意外,在這裡能夠流暢交棒是重要的一環
往後嚕速度較快,但常常會不小心撞到後面的人,這時後面的人就會先警覺伸出手以免對方直接撞上
海安路的天空充滿著濃濃的肌樂味,有幾位選手因為肌肉使用過度在比賽中倒地不起,將褲管往上捲,明顯可以發現一邊肌肉已經因發炎而腫大,臉上痛苦的表情讓民眾不禁為他們加油,也有的隊伍因為其他兩人的腳不堪負荷,由隊員一人獨力完成接下來的比賽,甚至有一個人緊急送醫,但比賽結束時透過大賽回報已沒有大礙。比賽一樣以最後倒數來光榮迎接終點,除了為參賽者們喝采之外,也敬佩為這群勇士完賽的堅強意志。
小筆記:
比賽場地:
器材區
租椅區,有簡單的辦理流程
聽說很難滑的大賽提供的椅子
剛好熊本大地震,有選手製作熊本椅子為日本加油
正興幫有自己的衣服方便辨識,在比賽過程中常會穿越賽道帶工作人員進出,有點危險
參賽者表示:兩個小時真的太沒人性了!如果要辦應該都縮減為一個小時或固定圈數比秒數,而且敗部與勝部的獎品相同。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一)
來到高雄你想到的是什麼?高雄有許多歷史你知道嗎?
高雄是一座古都,有許多文化資產和藝術價值,但曾幾何時我們停下腳步好好來欣賞這座城市了呢?有時候因為繁忙而遺忘了最初的歷史,現在就由南藝網帶你看看高雄一系列的文史報導吧!本次報導除了介紹文化資產之外,也會探討現今的文化議題。
高雄的古稱叫做「打狗」,最遠的歷史可以追朔到荷蘭時期,而「高雄」則是到日治時期出現的名稱,高雄這個地區以前是通商以及政治發展的中心,曾經「高雄港」是台灣第一大港,因為高雄的潟湖地形,經過一番整理和建設後,成為了極佳的工業區,也因為高雄的政治和發展,歷經了許多時期的整治,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還有不同時期的建築,也讓高雄成為一個充滿歷史人文和藝術氣息的港都,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了呢。
▲鹽埕區區域位置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高雄市的鹽埕區有著許多著名美食與古早味小吃,但古蹟也是不可少,鹽埕區古早時期主要發展鹽田,後來成為海埔新生地,也漸漸開始發展地上建物,在1960年代時是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後期經濟中心逐漸東移,人口也沒以往多,不過鹽埕區還是保留很多傳統與歷史,首先就來看看高雄鹽埕區著名景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的建物,為高雄市定古蹟,位於高雄愛河的對面,可以說見證了高雄的歷史發展,在日治時期昭和14年 (1939)便興建完工,當時興建完工後為第一代高雄市役所,後來1945二戰後成為高雄市政府所在地,這也代表當時此地為高雄的政治中心,之後民國81年(1992)高雄市政府變遷址於四維路上,也是現在高雄市政府所在地,因為當時的建物非常具有歷史價值,於是高雄市政府便將它規畫成現今的歷史博物館,於民國87年(1998)開放民眾參觀,今年也恰好是歷史博物館開放的20周年。
▲內部階梯一樓往二樓(左) 二樓往三樓(右)
高雄歷史博物館有許多特別的展覽,裡面有兩個常設展,分別是「228紀念」展,以及給小朋友的「高小雄的家」,也有其他的當期特展,內部收藏許多已經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古物。在這裡無關政治、無關色彩、單純將歷史再現在這座歷史建物上,除了在展覽裡表現了許多藝術的層面以外,在建築物本身也是具有極高文資價值。
建築外觀特色為興亞帝冠式建築,何謂「興亞帝冠式」建築,出現在19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高漲的時代,不同於以往模仿西方建築的樣式,「興亞」是強調東方建築的風貌,屋頂為中國式、屋簷呈現東方建築的風貌和東方式雕塑、窗子是阿拉伯式圓拱,而其屋頂上唐朝建築的尖頂,如同戴上一頂冠帽,所以也稱為「帝冠式」。這種樣式,通常出現在官方建築,其中代表作是台北司法大廈、高雄車站(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在歷史博物館的外部也有很特殊的建物,建物四周牆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瓏有致,匠心工巧,而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是少見特殊的建築景觀。
▲歷史博物館外部
來到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不妨花多一些時間好好探索吧!
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五 09:00~17:00
星期六、星期日 09:00~21:00
(星期一休館)
附註:正確時間應該為周二到周日 09:00~17:00
門票:不收取門票
除了政府的文化資產,私人的文化資產在哪呢?
文化資產的價值來自各方面,從建物、從歷史延伸出去論述,不過什麼是文化資產的價值,又是如何判定的呢?現在大眾對文化資產的價值不是那麼理解的同時,和保存與活化的困難下,要創造新的局面是非常困難的。
現今我們看見的大多數都是像歷史博物館這樣公家機關、公共建物,具有明確歷史價值且不可否認的文化資產,有許多老屋蘊藏著值得探討的文化價值卻無法被保存下來,是因為這些屋子不是政府的嗎?還是因為被認定為文化資產後產權便無法更動呢?
近一次的文資法修法後,根據文資法第十四條,「主管機關應定期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價值者之內容及範圍,並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因為新增了第三人的提報機制,許多屋主擔心被提報,便在提報前拋售房屋,或者盡速拆除,在具有文資歷史與價值的老屋就消失了,若是將一棟建物提報為文化資產,後續的產權轉移、更動等等行政程序皆會牽涉到許多行政與法律層面,因此大多數的屋主不願意提報,甚至希望政府出資買下及整修,但政府有這麼多的經費可以出嗎,大多數的納稅人會認為不如將這些錢拿來做新建設吧。
世代在改變,老屋要留,新建設要有
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文資保存就一定不好嗎?為何在這個世代快速更迭的狀況下要保存這麼多的文化資產,到底哪裡好?不是蓋更多房子,高樓大廈更好嗎?
在這個21世紀,現代人開始注重休閒育樂,選擇出國旅遊的時候,一定會到許多國家的著名景點,這些著名景點大多是此國家的文化遺產,及世界教科文組織所列的有形無形文化遺產,但你發現了嗎,這些建物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發展歷史以及興衰,這也是為什麼要先了解國家就要先了解他們的建築與文化資產了,再回頭看看台灣,你我所熟悉的文化資產是什麼?
最廣為人知的是火車站,是博物館,卻不會是一個人的家,保存文化資產就是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可以推廣給世界各地,更可以見證一個國家的歷史,高樓大廈沒有不好,而是在追求新的美感,新的技術的同時,導致過往的傳統失去,當大樓長得差不多的時候,還看得見這個地方的歷史見證嗎?真的很困難,看看文化部文化資產登錄的理由,大多是建物本身的建造技術反映當時,建物本身見證了此地區的發展,因此在我們瘋狂追求新科技的世代,不妨看看周遭還存在的老屋,老建築,背後的歷史與美感,帶來的深刻意義,你也許就是下個創造老屋新價值的勇者。
下集: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二)鼓山區
南藝網編輯 / evelyn專題報導
非常廟藝文空間【營造工程 – 戴翰泓 個展】
展覽介紹 ►
傳統中式建築營造工程的主角是木材,它們做為結構的根基,在空間中畫分出界線,也承載彼此的構造與重量。此次個展中,戴翰泓使用木材做為創作的主要媒材,透過精準的木工技術,將木材轉化成為空間與維度中的畫筆,畫下一個個維度的設計圖;某些時候,他也以動力機械裝置的方式,將創作延伸到多維世界裡。
木材可以說是戴翰泓最喜歡的媒材之一,因為它和人的關係最為密切,自然、直接又深刻的特性,是與記憶、習慣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材料。樓梯是另一個經常出現在戴翰泓創作中的物件,它們總是被縮小了尺幅,小到只容許人們以想像力去攀爬。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體質與尺幅,這些樓梯才能肩負起觀者從現實通往想像世界的任務。在這裡,木材、現成物與機關構成了一組幻境,一個存在於真實生活環境中,由藝術家所營造的另種世界。這些樓梯從何而來,又通往何處,大概也只有親自走過的人才知道吧。
在【營造工程】的展覽裡,將見到戴翰泓運用動力裝置,在物體的運動中延伸思維擺盪的幅度,也會見到他在熟悉的木材裡,創造連接想像空間的橋梁。這些樓梯始終停留在模型似的尺幅裡,不曾改變;除了因為它們僅供精神上的觀想,更因為它們是一種化心靈為可見形式的存在。換句話說,它們有著自己的尺幅,而且也未曾模仿過誰。
展覽資訊 ►
時間|2016/05/28 - 2016/06/25 週二至週五 11:30 - 19:00 | 週六 13:30-21:00 (週日,週一公休)
地點|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 (台北市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號B1)
費用|Free
【台南藝點】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介紹: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於2011年成立於台南,由一群藝術設計相關領域工作者以及熱愛文化的夥伴共同組成。工作室希望透過專業策展的方式關懷藝術與文化,深化在地的藝文與美學脈絡,同時也希望能夠用新的語言來詮釋藝術,創造一個藝術家彼此之間對話與交流的空間,將優秀的當代藝術和未能發聲的藝文活動,以脈絡性的方式發表,透過展覽、座談、表演等各形式,帶來更豐富的人文藝術面貌與內容。
◎網站: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FB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臨安路一段15巷16號
◎電話: 0975-091323
◎電郵: artsquaretaiwan@gmail.com
【註】
(文章來源: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FB)
(圖片來源: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FB)
《我的巴黎》Wiwienne Yang個人攝影展
●活動時間
2014/12/04~2015/02/28 14:00至21:00
●活動地點
樹的可能Trees can be藝文空間&工藝用品店(高雄市新田路57號,近忠孝路口)
《我的巴黎》攝影展覽,這個系列,原初共有360張照片,它呈現了一個獨特視角的巴黎,不是藝文氣息濃厚的咖啡館,不是吸睛浪漫的艾菲爾鐵塔,而是更多更多生活在巴黎的各式各樣的人們。
Wiwienne挑選出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讓高雄的朋友有機會透過攝影作品,與巴黎搭起一條深刻且豐富的連結。
「 巴黎的街道很美,建築很美,住在那裏看久了妳也就習慣了。但是人,在巴黎有各式各樣的人,卻永遠給妳不同的面貌與感受。
這些人是我生活在巴黎兩年半來最常見的風景,而我也成為他們眼中的巴黎風景之一。在這個城市裡,即使僅是錯肩而過,我們都是彼此陪伴的。我想記錄下他們,謝謝他們曾經出現過,在我孤單、害怕、飢餓、疲憊、哭泣、生氣、喜悅、好奇、開心、幸福的時候,一併成為我的巴黎記憶。」
----
活動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53454868002170/
樹的可能FB:https://www.facebook.com/treescanbe2014
洽詢電話:07-28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