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展場,便看見黑暗卻四處充滿精細設計的場地布置,而舞台上散發著精緻華麗的氣息,每個細節都是經過精心擺設,白色的燈光打在舞台中央的椅子上,空間內試圖營造一種既神秘又詭譎的氛圍。

 

是初體驗,也是反思

這是我第一次來看劇場表演,而我看見的,不僅僅是肉眼所見那些精美的道具及佈景,還看見了劇團對於夢想的熱忱,以及戲劇這條道路上的堅持與艱苦。

台灣的劇場生態並不如國外興盛,歐美國家地區將文化與藝術融入生活,使歌劇、舞台劇等文化藝術表演得到應有的發展,他們站在欣賞的角度並放鬆愉悅的享受,讓舞團、樂團與劇團等具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空間,並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甚至轉為一種文化。相較之下,台灣劇場也走過一段時間,但是卻始終無法商業化,也就是說,願意投入時間與金錢在文化藝術表演的人其實並不夠多,可想而知,真正欣賞文化藝術並致力於發揚、保存的人又有多少?

 

咬人貓,帶出教育的本質

劇中由海龜湯遊戲的推理,逐漸導向整個事件的過程,而「咬人貓」便是整個故事的主軸,象徵著孩子,也象徵著教育體制下的弊病。整齣劇藉由戲劇的力量,帶出教育意義的本質,也探討在教育的大環境下,老師與學生究竟該如何相處,而老師所處的角色,又該與學生創造怎樣的關係,是因材施教,並給予不同方式的教導與輔導,又或者是給予填鴨式的教育?

戲中以「該不該拔掉咬人貓的刺」暗喻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人格特質,而教育,應該是拔除他們自己本身,當個大環境下所認為「正常且符合社會」的人;還是包容每個人的刺,讓他們適性發展,最後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現代父母,電子式教養

劇團以電子遊戲「Children maker」來暗諷現代社會在教育上的弊病,這是一款孩童快速養成的遊戲,當父母的玩家可以對他們作任何安排,不符合期待甚至可以汰換或丟棄,你可以決定一切你想要做的事,選擇權都在於你。但是,這樣的人生會不會或許只是「你」想要的生活,卻沒有想過,沒有選擇餘地的孩子,他們真正渴望的又是什麼?

在表演結束完的座談會,有個老師反應道: 「現在的孩子被塞滿了太多垃圾。走入餐廳等場所,便會發現許多家長所給予孩子的,是手機、平板,是用電子產品來餵養他們的小孩,而這些小孩在被奪走這些3C產品後,眼神又是多麼殘暴。」

而這就是這齣戲劇所帶來的,許許多多對於教育的不同反思。孩子、家長、老師三者間環環相扣的教育關係,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樣擁有著相當的影響力。現代大多數的家長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走出溫室去闖一闖,不肯讓他們出外受傷或吃苦頭,但這樣對他們的影響是否就是真的好或是適合,還是如同上述所說,這只是家長的選擇,而非沒有決定權的孩子真正所想要?

 

原諒,是對於負面能量的釋放

我們前面所探討的,都是老師該如何定位自己,或是對於孩子該給予如何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這些,都是老師在社會上所加諸的責任,而檯面下老師所面對的問題,我們卻鮮少會去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劇中並探討了「老師」這個職業也是人,在身分上的轉換,或許會面臨疑惑,因為人都會犯錯,該如何面對自身的缺陷?而在犯錯後又該如何學習原諒自己?

原諒,也是《咬人貓》探討的議題,全劇最後以原諒留下了伏筆,給予觀眾自行消化與註解的空間。

我的刺,就是我的愛

咬人貓雖然具有毒性,但它的葉子搗成汁液卻能治療毒蛇咬傷。這是它的刺,也是它所帶來的愛。彷彿象徵著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如同教育,如同人生,每個孩子的特性不同,也許有些特性在大人眼中是不佳的,但卻能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正面的價值與影響。

在最後的座談會,導演提到「教育像什麼?其實就像植物一樣。」而我們定義植物的方法,便是由我們「人」去自行判斷,為何玫瑰象徵高貴並受人喜愛;為何咬人貓在多數人眼中是雜草一般的存在。其實植物都是平等的,就如同人一樣,卻面臨著「人」去判斷是非標準這種常態的弊病,跟所謂的「正常」有所牴觸,便是不正常,因此賦予了許多填鴨式的東西,要大家都變得一樣,一樣正常且符合社會,但這樣是否就一定是好的?所謂的「好」定義又是什麼?
倘若每個人的發展都相同,該如何得到適性發展的空間?又要如何發揮自己的特性一展長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
「教育,應該是教導每位學生成為愛與被愛的人。」
這是劇中的某一句台詞,我認為,也是本劇傳遞的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這是一場不僅是老師,也是家長該看的戲。

 

【演出場次時間】

2017年7月22日(六)14:30、19:30

2017年7月23日(日)14:30

【演出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9倉庫)

【售票價格】400元/500元(藝文贊助票)**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官方網站】小滿大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