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市區就像一座對弈中的棋盤,只不過散落其中的不是棋子,而是一幢又一幢的眷村老屋。這些老屋在政府單位的修復下,在夜間亮起了溫暖的燈光,而其中一間裡頭裝著返鄉青年的遠大夢想,那便是繫.本屋。

 

 

百折千迴的夢 返鄉創業的路

近年來屏東縣政府致力於修復老舊眷村,逐漸開放招租老屋,吸引不少返鄉青年進駐營運,一對年輕夫妻也在這波熱潮中,在青島街開設了獨立書店,成為眷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徐孝晴與彭巧如在2017年10月開設了繫本屋,以知識交流的紙本書為主,餐飲服務為輔,利用屏東特有的族群文化,讓大家更認識這塊迷人的土地。

從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畢業的徐孝晴與彭巧如,給自己訂了創業的雄心壯志,但對於創業的「期限」卻很自由。彭巧如說:「在研究所的期間,便開玩笑地說想做書店,因為我們自己專長偏向文化類、人類學,要應用的話其實非常廣泛,也因為很廣泛,所以比較難找一個很準確的工作。」畢業後,徐孝晴前往台北工作,兩人原本分隔兩地,卻因有了小孩,徐孝晴決定辭職,提前將「創業」這個人生志向付諸實現,也就這樣,身在都市生活的兩人,洄游回鄉。

▲兩人研究族群文化,架上也以族群議題的書籍為大宗。

 

徜徉於黃金屋 顧歷史盼未來

在他們眼中,這幢擁有九十年歷史的眷村老屋,不只是賺錢、創業的場域,更蘊含了年輕、熱騰騰的夢。保留了老屋原始的架構與裝潢,只在關鍵處加強書架的支撐性,既呈現了它原有的風貌,也表露了兩人對於老屋的欣賞與鍾愛。

夫妻倆都是從北部來到南部的都市客家人,因為自身族群的家族歷史脈絡,引發了對研究客家文化的興趣,也更有傳承的使命感。彭巧如說:「我們自己有一份責任,就是要把這些技術、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在選書與飲食部分,都希望將一些當代還存在,但可能已經漸漸式微、或是比較小眾的文化知識傳承下去。」

「獨立書店有意思的地方,便是每間店都有經營者自己的風格。」彭巧如這麼說,在選書方面,兩人的專長是人類學,也因此選了大量有關族群文化、社會學等書籍,另還有一櫃「飲食研究室」則將有關「吃」的書都放進去,將兩人的人生志向展露無遺。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吃」,有關食的書籍都在「飲食研究室」。

▲因為有孩子,因此設了孩童書櫃,讓獨立書店不只限定成人。

 

「你可以三天不看書,卻不能三天不吃飯。」

單靠紙本書買賣的書店,在現今網路發達、3C產品普及的社會中,非常難以生存,兩人從一開始便熟諳此道,也積極尋求靈活、複合的方式來經營。彭巧如便利用自己的研究取向「飲食文化」來著手,她說:「你可以三天不看書,卻不能三天不吃飯。」提供飲食並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蘊含了族群文化的意涵。像是第一季的菜單主題「家庭飲食記憶」,加入北部客家及眷村的飲食元素,設計出富有濃濃家鄉味的懷舊料理。而第二季的菜單主題則扣合「醃漬與發酵」,將東南亞、台灣本土,以及眷村的元素彼此融合,將台灣族群融合的情形忠實呈現。

▲經過整修的老屋,模糊了歲月的痕跡,添了些年輕的堅定力量。

走進書店,放慢腳步,當夏日午後的暖陽灑落在書架間,感受著這些台灣的族群歷史與文化,新舊混和的老屋讓人分辨不了時空變換,透過老屋的窗,看盡了過去的滄桑與紛爭,更看透了現代都市的繁忙與疲累。

 

連繫之後 未來之路

繫,有「連結」之意,兩人希望能透過書店這個場域,將知識連接在一起,也把不同族群的文化,轉達給彼此。對於未來,夫妻倆期望能永續經營,青年創業艱辛,捧著得來不易的成果,他們踩著踏實而堅定的步伐,繼續在這幢老屋裡,訴說著歷史與現在,並展望未來。

南藝網編輯-Yolanda/專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