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真的是一座想逛逛不完的城市,有許多特別的藝文景點,是一座很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欣賞的城市喔。若是還沒有看過上兩期的讀者們,可以先回顧上兩期的文化資產景點與議題。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一)鹽埕區 / 高雄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二)鼓山區 /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鼓山區擁有許多豐富的藝文景點,除了上期介紹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以外,還有一處隱身在中山大學裡面的「隱藏版」藝文景點喔,那就是「蔣介石行館」,想要找到這座行館可不容易,要先進入到中山大學的校區,在參觀時不妨也在中山大學裡面走走喔。

 

▲蔣公行館綠色的外觀,隱身在中山的樹林裡

先撇除政治議題,蔣介石是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也因此蔣介石行館顯得格外有歷史價值,在蔣介石行館裡也有展示一些當時重要的文物,而蔣介石行館是當初台灣總督府為了慶祝在台四十週年而興建的觀光館,1952年起便成為了蔣公的行館,由於這是和台灣歷史有著緊密關係的建物,至今二樓還保留許多當初留下的文物,在一樓是規畫成「西灣藝廊」。

 

蔣公行館是高雄市的市定古蹟,和前幾次介紹的古蹟比較起來,算是較少人去過的地點,台灣有許多間蔣公行館,大約有30多處,但並非每處都是古蹟,因此位在高雄市西子灣的行館算是很特別的一處,有些行館則改建成咖啡廳、旅館、有些則規劃成藝文中心。

 

蔣中正,字介石,在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很兩極,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古蹟的價值,除了歷史上的見證以外,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人物的歷史價值會影響到一座建物的歷史意義,不過在歷史上大多數的人物居住過的地方都是在登錄為歷史建築,但蔣公行館卻是古蹟,這也代表蔣公行館有非常不同之處。

 

開放時間:

不定期(想去需要碰碰運氣了)

 

門票:

不須收費

 

 

 

古蹟的「兄弟姊妹」你認識嗎?

文化資產不只是有古蹟這一樣分類而已,他有許多兄弟姊妹,例如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的類別。文化資產首先區分為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再去區分為幾個分類,近一次的修法將有形文化資產區分為九大類,而無形文化資產有五大類,本篇會先針對和古蹟相似的文化資產來做介紹喔。

 

有形文化資產的分類

台灣的文資法目前將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歸在同一類,,前三項大多是乘載了歷史意義的「單棟」建物,先來看看何謂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其中最關鍵的是「生活」這個詞,但是歷史建築的定義和古蹟又非常相似。

 

歷史建築的定義是「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看起來似乎可以找到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在我們所知曉台灣許多火車站都是古蹟,像是台中火車站、台南火車站,但你知道高雄火車站卻是歷史建築嗎?

 

大部分的人很難去判斷一個建物的分類,文化資產的系統隨著時間更加完整,不論是哪一種建物,文化資產的目的都是希望將這些見證歷史與隨著時間洗禮的建物能夠被妥善保存,但建物的分類不能只有單一一種,不同的建物也有不一樣的保存方式,舉例來說,古蹟是所有文化資產最多限制的一個分類,在管理、修復、再利用都是有嚴格的法律限制,然而在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有較大的彈性可以去規劃。

 

不論是哪一種文化資產,都應該有詳細的去規劃,在社會快速轉變的情況下,若是我們不好好規劃,將來建物要重生或活化可能導致一連串的困難,也並非一連串的盲目保存,而是要清楚明瞭的價值跟定義,文化資產要修復、管理、經營都是需要龐大的資金,若是政府沒有好好協助民間規劃,將來這些錢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復返,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目前在文化資產的保存的確還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南藝網編輯 / evelyn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