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 5 月, 2024
spot_img

「一日市長幕僚」專欄(上)—與時俱進的政治影視關聯性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沒有看到由麥卡貝網路電視台所製作播出的「木曜4超玩」的一日職業系列?在2018年7月5日的「一日市長幕僚 feat.柯文哲」播出後引起廣大迴響,上傳Youtube僅僅5天就有400萬觀看次數,不僅搭上柯文哲與網路紅人合作的風潮,更讓觀眾快速了解市長的一天行程,幽默逗趣的對話與辛辣快速的節奏,不避諱談論敏感的政治議題,在PTT上掀起熱烈討論,儼然成為近日流行話題。   https://youtube.com/watch?v=Qkf4farak1k     相較於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網路直播以能夠與網友互動的「聊天室」功能為主要特色,近年來蔚為風潮,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與傳播界習習相關的政治界也躍躍欲試,想要踏足這塊肥沃鮮美的伊甸園。   幾乎可以斷言,在這個人手一支手機的網路世代,誰擁有了網路聲量與點閱率,便能稱王。   而「電視界」,這個歷史悠久的傳播媒介,也從成長期逐漸走入飽和,甚至於衰退期,現代人不再一心繫在這個由少數人產製內容的行業,使用習慣也從定時、準時收看,逐漸轉變成背景音樂的功能。   而政治,這個與傳播密不可分的產業,與電視業的關係也侷限於「政治新聞」、「政論節目」,與「政治戲仿節目」,政令的宣傳與政治人物的形象,形式流於僵化與單向。內容多半由傳播界與政治界共同協商產製,缺少閱聽眾的意見與回饋的結果,便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外。   在這個犬儒主義(註一)盛行的時代,「政治冷感」是一種流行趨勢,對政客與名嘴厭煩、並且厭惡媒體的街訪與種種惡象,對於政治傳播都是雪上加霜。在這樣惡劣的情勢下,柯文哲在2014年以「在地大聯盟」為號召,當選台北市市長,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這股新潮的白色力量,徹底點亮了選民與Facebook用戶的目光。   他以清新、正向的形象行銷Facebook粉絲專頁,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爆點發言,奪走傳統媒體的攝影機焦點。他的成功當選,也預告了政治人物的形象即將走出新高度。   上任後的柯文哲,除了以快速、效率的行政作風持續攻佔媒體版面外,打贏Facebook選戰的他,也積極與網路紅人合作,行銷世大運與各種政策,他顯然是個網路行銷的成功案例,與之合作的網路紅人都能捧紅一陣子。   而這樣子的政治形象,也能「木曜4超玩」的「一日市長幕僚 feat.柯文哲」中窺見一斑。透過靈活、詼諧的新形態網路節目,將柯文哲的形象再度凸顯,相較於其他政治人物的死板與刻意,柯文哲與E世代接軌、平易近人的形象也更能在這樣的節目操作下效益最大化。   這樣的網路節目有甚麼樣跟傳統電視節目不同的特點?讓它能夠收視長紅並且蒸蒸日上?南藝網將在接下來的「一日市長幕僚」專欄為讀者揭密。   註一:當代的犬儒主義被定義為一種對倫理及社會風俗採取不信任的態度,而大眾社會中那些拒絕被收編的人也常常被稱作是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者。(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南藝網編輯-Yolanda/專欄報導

以串聯之名!行掠奪之實

文/阿鬨(阿鬨部落格) 記得在2008年,有機會做地方的行銷與包裝,因此進入社區,為了瞭解與認識,時常在這個社區裡走跳,參與著這裡的點點滴滴,透過時間與互動的累積堆疊在地方的信任,也藉此瞭解了這個地方真的樣子,而開始參與再透過行動而置入加值。 透過設計、影像、以及資源的串連加值,一步一腳印地與地方一起成長前進,往往蹲點一個地方都需要花上好幾個年頭,但也不一定會有什麼顯著的成果,但我知道所累積堆疊的是屬於在地的永續價值,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個性,而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他的個性鮮明,而因此帶動地方發展,而這將會是地方最持續的價值,在許多的成功案例裡,都是因為有著不可被取代的元素,一傳十十傳百。 而在這幾年因為網路資訊傳遞的迅速,許多“速食團隊”寄生在台灣各地,懂得運用媒體說場面話,累積粉絲專頁、計數器數字(重複計算很常見),用盡各種方式投遞群眾喜好,而建構了一個漂亮的外表,到處拿這個精心打造的武器吃遍各地,並用一個我是來“幫”你的態度要你配合並交出你手上累積多年的心血,因為他要幫你加值,而到底是誰加值誰,我想都有待商榷。 濫竽充數:強調自己的宣傳力很強,遊走媒體界,摸蛤蠣兼洗褲 展示自己養的各項數據,告訴你這些可以為你帶來多少好處,或者過去曾經在某大公司待過,把那些豐功偉業再次賣弄一番,但聽不見實際在地方的耕耘有多少,寫寫文字耍耍嘴皮,轉貼文章沾沾流量,但跟粉絲數往往十萬八千里的遠,但沒有人會看見這些細節。 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拿到了案例與資料,透過自己的妝點就變成了可以販賣換飯的好工具,也是好案例,把收集到的稍微加料一下,在跟自己連結一下,反正也沒有人知道實情,實際在那個地方的天數可能用手指都能數得出來,拉些部落客或者跟他們一樣的一群換飯的人,浩浩蕩蕩地以行銷之名行團體免費旅遊之實,摸蛤蠣兼洗褲,還有可能還有錢可以拿,因為有只要KPI的公部門買單,一個乩童,一個桌頭。 高高在上:我幫你…..所以你就要任我差遣? 透過關係到地方開始要展開偉大的工程,而我在幫你所以你要配合我,才能讓你成長。 想要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人家的千年功夫,真的不怕走火入魔,也不怕自斷生路,扛著自以為的免死金牌,開始差遣地方的人要全力”配合”,予取予求。 到底是誰幫誰,往往都讓人啼笑皆非。 總是有遠大的價值與想法,分享討論交流論壇,而聽完實在不知道實際上可以有什麼作用,以整合串連之名但實際上不只沒有實際的產能,就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成敗不在我我只是個媒人,但媒人也有品質的責任吧!講求假象的過程裡,重看不重用…. 因為我是幫你的,所以我所作所為你都因該虛心接受… 寫到這裡,我心中實在沈重,在許多時候,這些實際在地方耕耘的人,所面對的問題與狀況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坐收漁翁之利的不費吹灰之力,拿到的資源甚至是所得遠遠超過這些一步一腳印的人,而只因為他們不懂得說好聽的、做好看的,但是卻是最扎實的在地實力! 而往往最基本人與人的基本尊重都消失殆盡。   我想奉勸一窩蜂地在地行動者,還有曾經待過大公司,但現在是一個老闆的傢伙! 過去的豐功偉業,不要忘記都因為有企業的支持與資源,自以為可以的脫離航空母艦之後,從母艦裡帶出的資源可以讓自己消費多久?不要忘記了,現在的你只是你,過去永遠只是過去,當長不出自己的樣子,不久將會被淘汰。 藉此消費著這個社會,這塊餅總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而屬於你自己的又是什麼? 絕對沒有誰幫誰,要不是有這些人在地方埋頭耕耘,再會如何又如何?不要太自以為是了! 先找一個自己真的喜歡有感情的點蹲點吧!沒有蹲個三五年,少出來說屁~ 亂點鴛鴦譜以及自以為的連結,絕對是破壞不會是建設的! 其實地方的耕耘者,透過他們的傳染力,實際的推動力是源源不絕,說不定你掛了他們還在~ 在這裡出生或讀書,不代表就了解這裡,而那只是一個弱連結而已,真的願意請蹲點實踐。 另外,我想奉勸地方政府的決策者,在地行銷,只需要給這些在地耕耘者工具即可 我們都聽過揠苗助長的故事,但現在大部分都在揠苗助長,想要抄捷徑,但真的知道要怎做的都不會是這些外面月亮比較圓或者做一堆假象換錢的傢伙強! 在我的經驗裡,讓地方懂得如何與現在的新媒體相處,效果都大過於外來和尚搶資源好,且他們絕對會讓五毛變一塊,而外來的和尚往往都跟餓死鬼沒兩樣,永遠不會滿足不會飽。 不要成為消費地方的幫兇,而在地行銷絕對有他自己的節奏與方式找到對的人一起來耕耘。 放煙火又美又大,但又如何? 想想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效?還是只是成為這幫人的取財之道? 繼台灣專有名詞接力 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營造)、農村再生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社會企業、在地創生、青年返鄉創業、小農、青農,我想不變的還是整體的核心與共同的信念與價值吧!撕掉這些標籤到底還剩下什麼? 大聲的說幫別人同時,其實被幫的是自己。

面對真相的過程《有故事的人》

    你敢面對內心長久的疑問,撥開疑雲,直視赤裸的真相嗎? 馬來西亞團隊Move Creative在雙城國際藝術節帶來《有故事的人》,裡頭就有這樣一個等待撥開疑雲的祕密,主角一步步揭開祕密的真相時,也揭示了秘密帶給家中成員的創傷與壓抑。四十五分鐘的表演,由單人分飾多角,對白沒有一句多餘,句句有力直擊人心。隨著劇情的推展,父權社會下的產物昭然若揭。 如果電視劇所要做的是引領觀眾「入戲」,那舞台劇便是要讓觀眾「出戲」,思考故事背後的意義、觀照自我的生命經驗。這齣劇喚起我許多的生命經驗──你、我、他的故事,彷彿有點久遠的異地歷史,實則變形為另一種樣貌潛伏於現代各地。 你準備好面對,那總是繞過的幽暗角落了嗎﹖

一起去「你那裡」的Kubav-瑪家穀倉

屏東禮納里的瑪家村瑪家穀倉(Kubav),是往禮納里部落路上的第一棟建築物,橘紅色特殊造型的建築物,乍看之下以為來到了歐洲的街道,但再往裡面走,就可以看到非常具原民特色的「青年集會所」就在眼前。 這塊石碑位於瑪家穀倉園地裡,看到這個就表示已經抵達瑪家部落了 瑪家穀倉是禮納里部落的第一棟建築物,連街道的名字也非常有趣,由瑪家村的原名Makazayazaya而來,排灣族語中是指「傾斜山坡地上方的部落」,因此也有「向上走的部落」美名 非常顯眼的橘色建物,好像來到歐洲的小屋一般 青年集會所-Cakal,無理頭,理出一個頭緒之意,是一位勇士頭戴帽子的造型,這裡是善靈、活人、死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分享知識和經驗的地方,為部落重要的「智庫」,是部落重大事務與決策的地方,與出草相關事務也在此地舉行,是部落凝聚力量的核心。 隨著時代的演變,Cakal已經於部落中完全消失,而這裡的青年集會所再次建造的意義在於:讓族人緬懷過去祖先的智慧、並教育族人、青年學子,如何人與人及大自然的結合。 這是在青年集會所往上看的樣子,因為集會時所燃燒的火與產生出來的煙讓稻草與竹子呈現灰色的,極像一幅印象派風格的繪畫 集會所裡的擺設,中間是生火烹煮的地方,周圍有一圈矮矮的石板椅子 拜訪這裡的時候很幸運地遇到了當地的導覽團,導覽員正向參與民眾示範什麼是「原住民的歡呼」,並邀請現場民眾一起來做一次 在活潑的導覽員帶領下,大家都很開心地歡呼 民眾頭上帶有葉子編織成的花環,在部落裡隨處可見,戴上去馬上變成少女一般美麗 禮納里真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隨時可見雲煙繚繞,彷彿與世隔絕,新鮮的空氣與可愛的人們令人難以忘懷,在無敵景色的環繞下,陽光的變幻更是令人心醉神迷,接近傍晚時分,伴隨著幾縷輕煙,不論從禮納里往下看,還是往山頭的方向望,都讓人忍不住發自內心讚嘆:真的太美了! 什麼是禮納里: 因瑪家鄉相鄰三地門鄉與霧台鄉,9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這三鄉重大災情,而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及三地門鄉大社村災區鄰近瑪家農場,因此,政府便將此三村災民遷至瑪家農場安置,並由世界展望會來援建瑪家農場永久屋興建,經部落與各界討論,命名為「禮納里Rinari部落」,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禮納里官方網站:想去禮納里

通靈少女-過度偏激,這世界萬物並存,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台灣一直都有許多神靈鬼怪的故事影集或者書,這次的公視影集因該是引起最多話題,跟外國合作,讓更多國家看見台灣文化,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公視扮演著討論、建構平台的媒體,本來就是他因該扮演的角色,期待有更多的作品來討論反映台灣的現狀與紀錄。 在這裡面被討論最多的大概就是通靈這個議題吧! 先來談一下空間與環境的部分,地球就像是個試煉場,每個人就像是登入遊戲般地來到這裡,透過在這試煉場的經驗值累積,而有不一樣的等級與地位,而在這個試煉場外,則有不同試煉場的場域,也就是所謂的次元空間,我不認為這一切都如此單一,在這浩瀚的宇宙中絕對有其他的生物或者空間的存在,有交錯有平行也有共存。 用平常的方式看待,通靈就是溝通的一種管道,就像是說話一樣的媒介,而對話的對象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用眼睛看得見,如此而已,我們有許多感受接受器,最基本的就是六感: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手(觸覺)、心(直覺),我們與生俱來有許多感受的設備,但我們這一輩子是否真的全面啟動,這就不一定了,加上許多的污染與蒙蔽,這些感受往往都不一定可以有所接收。 我們對看不見的總是有一種未知與好奇,因此而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索菲亞所提到的宮廟故事以及他對宮廟的論點,我認為過度偏激,或許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讓他覺得不舒服的過程,但不該以偏概全的讓整個戲劇不斷在呈現廟宇用盡辦法要賺錢的這種負面狀態,讓信仰與廟宇建立在功利之上,因影片大紅,而有更多發聲舞台機會的此時,已全面否定的狀態來論述,頂著通靈譯者的角色,我認為因該更全面性的去看待與論述才妥當。 我大概爬了一下索菲亞大部分的影片,都在談論宮廟內鬥,或者針對靈與神的論述,我有幾個看法是這樣,對我來說從小在各大廟宇走動,對於這些傳統信仰有著一定程度的好奇,進而讓我在這些年來也對此有一些田調與研究,我的觀察是廟宇大致上就是人&神兩種主要的元素,而是否能夠協調的合作與共存,那就要看這兩者的互動了,有許多的儀式或者禁忌基本上都是針對人居多,很多時候我到廟裡基本上都直接透過擲筊的方式與祂們來對話,有趣的事有時候我得到的答案並不一定是廟裡人跟我說的答案,然而有太多人的因素干擾著實際的資訊傳遞。 濟德宮媽祖一開始不借場地 有一著新聞寫著,濟德宮媽祖一開始不借場地,文中寫著拍攝時因為是七月而有所擔心顧忌,但我倒覺得是劇中呈現的狀態我相信不會是媽祖想看到的樣子,並透過廣大的宣傳真的是正向的傳遞?還是負面放送呢?真的如新聞所說的可以將媽祖文化傳遞還是讓更多人誤以為台灣廟宇就是如此?甚至也呈現了台灣政治黑暗的那一面,我認為這才是不想借的原因。 神祇與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有實體而神祇與靈是屬於靈體罷了,我曾經問過他們那麼多的分靈如果都是由同一個靈而不斷的分再分,那不就越來越小了,而在我的理解裡,每一個神祇就像是一所學校,透過同一個系統學習,而被分派到不同的地方成為分靈,在同一個系統裡就像我們有雲端彙整資訊庫一樣,透過大數據資料與通報,來資訊傳遞與對話溝通,而這當然是在大廟系統的狀態,所以,我相信媽祖十分猶豫。 沒有領牌?硬著頭皮辦事 在影片中大部分對話的對象似乎都是死去的靈魂,在這浩瀚的萬物之中,有著不同的界與範圍,而與我們的世界中也有一個平行的時空而在這些多元的環境裡,皆有一定程度的範圍與限制,簡單來說每一個人可接觸的範圍有限,而跨越每一個界需要透過一些媒介,曾經救過一棵樹,透過對話的管道告訴我們樹根已經泡水,沒有打透不透水層,他命在旦夕,而後來透過樹醫生的判斷與拯救,也講一樣的話,雖然我們沒有成功拯救這棵樹,但讓我了解這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 而有一次,在台東突然無法起床,全身冒汗,打電話給認識的老師來幫忙,我明顯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被電話的那一端給引流,慢慢的舒緩而正常的出動去辦活動,影片裡只是幫一個老師超渡,就好像耗盡體力,這我看起來比較像是沒好好練功學習,硬著頭皮上的狀態,然而超度不就是協助他去對的地方,或者跟他溝通或者找人帶她離開,這不就是一種引導師的概念,如果照故事描述,專門處理的師傅老師們不就得做一休三? 實際的台灣廟宇,禁止儀式做法辦事 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媽祖廟,因為整個故事除了宮廟的黑暗面跟廟有關外,整個故事與媽祖以及廟裡的神祉完全沒有關係,雖然說是宣揚台灣信仰文化,但我看到比較多是宣揚個人偏頗論點居多,而台灣大部分具有規模的廟宇其實都靜止作法辦事,這跟事實也不符,有也只是神明的代言者,除非是小廟或私人神壇,這跟實際信仰狀態也完全不符合。 通靈少女,我每一集都準時收看,因為我覺得可以透過這樣來傳遞令人好奇的世界的故事,非常令人期待,但看完,坦白說非常無言且失望,雖然整體上以傳遞台灣文化被國際看見,我倒覺得是把許多黑暗面與不健康的面相,公諸於世而已,每一件事都有他好與不好的面相,然而我沒有看見廟宇信仰的價值以及它值得被保存的那一面,我不是說要全面的讚揚,但六集看完整個也太偏激了吧! 後續的媒體操作,整個造神索菲亞,打造一個平台讓他不斷的說這一切有多不堪,呈現台灣宮廟黑暗面、政治黑暗面甚至最後還呈現迷信到要死了還在廟裡拜拜,當然裡面放了許多橋段看似要平衡這一切,但我倒認為整個腳本對於台灣廟宇文化的瞭解與考察我認為有待加強,甚至傳遞許多誤解,整個故事的核心我看不到推廣台灣文化的這個宣傳口號的真實性,並加入為了讓戲劇有爆點的偶像劇風格,我覺得這並沒有加分,反而讓整體失去主體性,而也讓更多外國人有所誤解。 信仰,人心依歸 任何一個信仰都是一種依歸,而所存在的價值也有許多面向,除了一種寄託外,往往也是藝術殿堂,更是在此生活的人一種共同記憶,在過去更是大廟學堂的精神與價值,廟前的學習與社區的凝聚,三不五時的廟前夜市小吃,而廟宇除了神像、雕刻、歷史與記憶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各個教派,都是一種安定人心,凝聚力量的基地與環境,只是各自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與運作,這都跟世代的狀態與需求有著極大的關聯。 可惜,可以看見演員的努力,也看見導演似乎想說些什麼,但因該再多點探索

跟著大叔去吃飯 【屏東三地門】

到處去冒險之餘,大叔還是必須吃飯才能冒險下去,就來介紹這趟旅程的美食吧! 日正當頭超級熱除了玩水消暑以外當然也要來點消暑的點心 到了神山一定要吃吃這裡的特產-愛玉! 在路邊就能看到山上人家曬得小米與愛玉,就來吃囉~ 有兩種口味:綠豆愛玉和小米愛玉 當然兩種都要吃所以就點綜合愛玉囉~ 愛玉的清爽彈牙口感佩上粒粒分明的小米,摁!絕配! 一定要來吃~繼續上山冒險,冒險消耗的體力總是特別快,一下就飢腸轆轆 別以為到了深山就沒有美食可以吃,在霧台部落裡有著傳說中的「獵人便當」又稱「吉拿富」 什麼是獵人便當呢?簡單講就是原住民的粽子,是用小米與紅藜做成的營養美食! 剝開外層的月桂葉看起來像極了香蕉!超好吃~屏東霧台必吃! 天色暗了之後下山到屏東市區,屏東市區最熱鬧的晚餐區莫非就是屏東夜市商圈啦~ 夜市實在太多吃的可以逛上一圈在決定要吃什麼~ 想問問大叔推薦什麼美食嗎?答案是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每攤看起來都很好吃 就讓大家自己來發掘囉~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