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扶風里福州街75號
主祀神聖: 萬薛池府王爺

建立沿革:扶風里為戰後澎湖移民聚居區域,多以土木雜工為業,今日仍有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是澎湖人。扶風宮奉祀的代天巡狩萬薛池府三千歲,建鳳凰殿於澎湖縣林投村,大正七年(1918)由信徒奉香火來屏東市,大正十五年(1926)塑金身設扶芳壇於楠樹腳,昭和八年(1933)秋,地方士紳建倡建廟,歷經3年興工,迨昭和十一年(1936)冬落成,改名扶風宮。民國四十七年(1958)春進行內外重修,至民國四十八年(1959)經管理委員會通過買廟地重建,才全部完成。

位於福州街,為早期渡海來台定居的澎湖移民之信仰中心,建於日治時期,光復後增建三川殿兩側,早期稱為漢學仔,提供當地村落中貧困學童上課的學堂,因為在萬年溪畔,在學堂左右門上分別寫有「群學不厭」與「賢才泮水」鼓勵學子勤奮向學。扶風宮是澎湖廟系統,早期訓練小法師與犒軍等等儀式,但因為屏東市區都市化與較少新進小法師現已沒有小法師訓練,犒軍儀式也從一個月兩次減為一次。

▲扶風宮正殿-主祀代天巡狩萬薛池府三千歲

▲正殿虎邊奉祀福德正神

▲龍邊主祀註生娘娘

▲扶風宮趙元帥

▲扶風宮康元帥

以前學堂的門上寫著「賢才泮水、群學不厭」鼓勵學童勤奮向學

先民開發過程中,會將自己原居住地的信仰帶至開拓處,以求平安和心靈的慰藉。例如:扶風宮是澎湖地區先民搬遷至此時建造的。早期澎湖移民過來定居地點多為屏東與高雄為大宗,可以從鹽埕區扶正殿、文武聖殿、大舞台威靈宮以及屏東市扶風宮、扶正殿、威靈宮等等澎湖廟系統中發現澎湖移民定居地點都較為集中於這兩區。屏東地區的澎湖移民多為是在當時阿緱製糖所(屏東糖廠)的工人,先民為方便取水以求扶風宮生存和生活的方便,會選擇靠近河川處定居,也因為糖廠位置定居地點也都較靠近萬年溪附近。從此可以得知萬年溪畔的發展也是從此開始。

內文部分引用: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中央研究院

圖片來源: 沈哲安拍攝於2021/08/18

文章更新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