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秋天是北方猛禽過境屏東恆春半島的季節,墾管處上月發想邀藝術家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意外成為拍照打卡熱點;墾丁賞鷹季結束後,恆春鎮長陳文弘爭取移至恆春古城北門段展出至明年4月,除增加觀光亮點,更希望透過人與地景藝術的對話,瞭解環境永續的重要。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墾丁國家公園是北方猛禽赤腹鷹、灰面鵟鷹秋季過境台灣的最後休息站,墾管處為迎接這場秋季生態盛事,每年10月都在滿州鄉里德村舉辦「瑯嶠賞鷹季」活動,今年遇到疫情取消鷹季活動,改在戶外空曠的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大草坪,邀在地木工藝術家王明堂、李恆茂等人,以牧草、瓊麻、竹子及海廢為創作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的動物為主角的15件地景裝置藝術。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記者潘欣中/攝影

王明堂等人聯手創作的「草莽鷹雄」、「風迴鹿轉」、「蝸目相看」、「錦上添蛙」及「千里鷹緣一線牽」,附上解說的條碼掃瞄,日前由社頂公園移至恆春古城北門段旁草皮;墾管處解說教育課長馬協群說,梅花鹿、灰面鵟鷹、赤腹鷹、莫氏樹蛙、班卡拉蝸牛都是墾丁特有種,將地景裝置藝術結合恆春古城、在地藝術、地方物產、環境教育與自然生態,寓教於樂,一舉數得。

恆春鎮長陳文弘說,在地藝術家王明堂、李恆茂老師等團隊,利用在地植物及海漂垃圾等素材,巧妙地製作栩栩如生在地特有種動物,融合藝術、生態,也結合地景,與恆春古城牆互相輝映,作品不止具觀賞價值,更結合地方生態教育元素,帶出愛護環境、環境永續的訊息。


 

文章更新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