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勇,1966年出生於金門下埔下,從小便對藝術充滿熱情。金門特有的自然景觀、閩南建築的古樸線條、碧海藍天以及榕樹盤根交錯的畫面,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這片土地的靜謐與美好,為他未來的藝術道路奠定了情感基石。
初探雕刻之路:從金門到台灣
帶著對藝術的熱忱,1985年,蔡承勇前往台灣,進入復興商工美術科雕塑組學習雕刻技術,正式踏上了他的藝術旅程。在求學過程中,他不僅磨練雕刻技巧,還展現了堅毅不拔的精神。台灣雕刻界當時面臨經濟不景氣,許多雕刻師傅因為生計問題轉行,但蔡承勇選擇堅持。他白天專注於雕刻技藝,晚上則兼職送報以維持生活,無論多麼艱難,他始終懷抱對藝術的執著。
1990年,他開始系統學習木雕及佛像雕刻,並於1992年拜師佛像雕刻名家石振雄,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的技藝日漸精湛,逐步形成獨特的雕刻風格。1994年,他的作品在苗栗木雕比賽中獲得優勝獎,這不僅是他努力的成果,也是對他藝術天賦的肯定。1995年,他成立個人工作室,並於1996年在三義定居,專注於木雕創作,開啟了穩定的藝術生涯。
童年記憶化作創作靈魂:絲瓜木雕的誕生
金門的童年記憶,對蔡承勇的創作方向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老家庭院中曾種滿絲瓜,那些自然生長的藤蔓與果實,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2000年,他決定以絲瓜作為創作主題,將這看似平凡卻富含文化及他童年回憶的植物,透過雕刻,轉化為具有具象的藝術品。
雕刻絲瓜並非易事,其細膩的紋路與纖維質地,需要超過四十把大小不一的雕刻刀,一刀刀細細雕琢。這種對技術和耐心的極致要求,讓蔡承勇投入了大量心力。他不僅重現絲瓜的自然形態,更賦予其生命的象徵意義,表達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絲瓜的柔韌與生命力,還巧妙結合了天然奇木,使作品更具層次感與視覺張力。
結合藝術與文化:絲瓜木雕的突破與傳承
蔡承勇的絲瓜木雕逐漸獲得社會關注,並多次受到國內外名人的青睞。2012年,他的作品被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選作禮品,贈送給來台的國際使節團,讓他的作品從此踏上國際舞台。這一事件不僅提升了蔡承勇的藝術聲譽,也展現了台灣雕刻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2013年,他受邀參與教育部協辦的「馬偕校慶100年」絲瓜特展,進一步推廣絲瓜雕刻藝術,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獨特的創作形式。他的作品成為展覽的焦點,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的關注,鞏固了他在雕刻藝術界的地位。
蔡承勇不僅停留於現有成就,還計劃進一步挑戰更細膩的雕刻技術。他目前正嘗試雕刻十公分以下的袖珍絲瓜木雕,期望突破自身極限,探索更多藝術可能性。他認為,雕刻是一場與自然對話的過程,每一刀都承載著對生命的敬意與對自然的感謝。
絲瓜雕塑的象徵意義與文化傳承
蔡承勇的絲瓜雕刻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更承載著深刻的寓意。絲瓜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和繁衍後代的力量,也代表了幸福、福祿長壽等美好意象。蔡承勇在他的雕刻作品中,以絲瓜和葫蘆為主題,這些植物不僅在形態上有著豐富的表達性,在文化上也有著吉祥、長壽、平安的象徵意義。他透過這些元素的組合,讓作品成為祝福的象徵,傳達出藝術家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尤其是在作品選材上,蔡承勇老師特別注重台灣本土的自然資源,他偏愛台灣的一級木材與牛樟木,因為這些材料不僅質地優良,且更能表現出台灣自然之美。蔡承勇透過這些素材的選擇,將台灣的風土人情融入作品之中,為其作品賦予了文化與地域的特殊意涵。
自然與靈魂的對話
蔡承勇的藝術作品,不僅在市場上獲得了收藏家的青睞,更在於其獨特的藝術哲學。他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靈魂的表達方式,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與大自然對話的結果。透過雕刻,他表達出對生命的深厚情感與對環境的尊重。他的作品中充滿著人文關懷,讓觀者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感受到自然的奇妙與生命的韌性。
他對自然的尊重,體現在他對材料的選擇上。他精選台灣的天然木材,透過細膩的雕刻技法,展現出木材的自然紋理和細緻肌理,讓人們在作品中感受到自然的氣息。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彷彿述說著自然與人文之間的故事,傳遞出一種溫暖而充滿情感的力量。
金門靈感的深厚烙印:絲瓜雕塑的未來
蔡承勇的絲瓜雕刻作品,如今已不僅僅局限於台灣,更逐漸走向國際,成為台灣雕刻藝術的一面旗幟。他以非凡的創新精神,為台灣雕刻界注入新活力,被視為推動絲瓜雕塑藝術的重要人物。他不僅擁有卓越的技藝,更勇於挑戰傳統,持續探索新的材料與技法,使作品展現出更豐富的藝術語言與文化內涵。
金門是蔡承勇創作的靈感之源。他將故鄉的自然之美、生活記憶和深厚情感融入創作中,以絲瓜雕塑述說金門的故事。他的作品不僅展現自然的純樸之美,還傳遞了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每一件雕刻,都是一場與金門的情感對話,更是一次對故鄉的深情告白。
對蔡承勇而言,絲瓜不僅僅是一種創作材料,更是承載情感與記憶的藝術媒介。在他童年的金門,正值兩岸冷戰時期,軍管嚴厲、氛圍緊張,但絲瓜的清甜,卻成為那段歲月中最溫暖的記憶之一。如今,他透過絲瓜雕塑,不僅展現對自然的敬意,也與兒時的自己對話,將那段特殊時代的記憶轉化為藝術的力量。
從金門走向世界的藝術家
蔡承勇的絲瓜雕塑,不僅為台灣雕刻界帶來新的創作視角,更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台灣藝術的獨特魅力。他以金門為起點,結合自然、歷史與個人情感,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對他而言,每一件雕刻都是與自然的共鳴,亦是他從金門向世界發出的藝術宣言。
推動台灣林業的選材
蔡承勇在雕刻創作中始終選用台灣的珍貴樹種,深信木雕藝術在台灣的傳承得以跨越時代的阻隔,持續延續。他認為,透過藝術家的精湛技藝,能夠讓台灣的檜木、牛樟木等珍稀木材釋放出更高的價值,這些木材在雕刻家的手中不再只是天然資源,而是被賦予深厚的文化和精神意涵。在雕刻過程中,木材的天然紋理和獨特香氣被巧妙放大,作品不僅呈現出極具視覺美感的工藝,更承載了台灣的歷史記憶、信仰象徵與情感寄託。每一件作品都將台灣自然資源的珍貴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感受到自然與文化的和諧交融。這不僅提升了木材本身的價值,更讓台灣的文化與傳統工藝在國際間大放異彩,成為推動台灣林業和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助力。
由於台灣一級木材極為珍稀,取材必須格外謹慎,以避免誤用違規來源的木材。蔡承勇與台灣一級木林場「摩里沙卡」合作,攜手推動台灣木雕藝術。
傳承延續,共創認同
蔡承勇不僅專注於個人創作,更熱心投入教育,致力於將雕刻技藝與藝術理念傳承給下一代。他在三義創立工作室,不僅為自己提供創作空間,也成為年輕雕刻師學習和成長的平台。蔡承勇經常開設雕刻課程與講座,無私地分享經驗,讓更多年輕人接觸雕刻藝術、體會其中的魅力。
在蔡承勇看來,藝術不僅是個人表達,更是一種文化的承載與傳遞。他希望透過教學和交流,讓台灣的雕刻文化得以延續,讓更多人了解雕刻的美學價值和深層意涵。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學習到技藝,也在創作中領悟堅持和熱愛生命的意義。
近年來,蔡承勇也積極參與兩岸藝術交流。他認為木雕藝術家在兩岸之間扮演著獨特的橋樑角色,促進了彼此的文化理解與尊重。木雕藝術作為手工藝與文化信仰的結合,承載著歷史、情感與人文價值。透過兩岸藝術家的互訪與聯合展覽,彼此在雕刻技藝上互相學習,深入理解對方文化中的美學、信仰和生活方式。這種交流不僅拓寬了藝術視野,也讓兩岸民眾在作品中找到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根源,增進彼此的認同感。
同時,木雕藝術中的自然題材與人文精神傳遞出和平與和諧的信息。兩岸藝術家藉由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討創作理念、分享工藝經驗,展現追求共同價值的願景。這種合作超越了政治的界限,以藝術為媒介深化了兩岸情感聯繫,成為和平對話的柔和有力的橋樑。透過木雕藝術的交流,兩岸人民不僅在文化上找到共鳴,更在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願景中增進理解與包容,為和平共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絲瓜在閩南印象裡代表意義
絲瓜是一種象徵豐富意義的植物,在文化中代表生命的延續與繁衍,其藤蔓延展象徵生生不息,充滿生機與希望。絲瓜的「瓜」諧音「祿」,也常被視為幸福、福祿與長壽的吉祥象徵。此外,絲瓜的柔韌與堅韌特性寓意人們面對困難時的適應力與堅毅精神。作為天然食材與實用材料,絲瓜代表自然與純樸,體現健康與簡單生活的美好。
台灣一級木小百科
台灣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的「一級木材」如肖楠、扁柏、紅檜、台灣杉和香杉,以其珍貴的品質和多樣的應用而備受推崇。這些木材不僅具有美觀的外觀和獨特的香氣,還在生活環境中發揮了重要的健康作用。
台灣一級木材介紹
1.肖楠:具有獨特的香氣,木質細膩且耐腐蝕。常用於製作佛像、宗教器具和高端工藝品,因其香氣被視為具有安神效果,深受收藏家青睞。
2.扁柏:又稱黃檜,質地堅韌、香氣濃郁,適合雕刻和家具製作。其耐用性強,象徵著靈性和祝福,經常出現在宗教雕刻中。
3.紅檜:質地細膩,耐久且防蟲,常用於建築結構和工藝品雕刻,具有長壽和穩定的象徵意涵。
4.台灣杉:又稱亞杉,木材輕盈,紋理細膩,適合建築構造和大型木雕,具有優良的耐候性,常用於傳統建築和古蹟修復。
5.香杉:具有天然的芳香和抗菌性,是建築和家具的優良材料,帶來健康舒適的環境體驗。
木材對生活環境的貢獻
台灣一級木材因其天然有機性,在生活空間中發揮了多方面的健康效益:
‧調節溫濕度:木材可以吸收並釋放水分,幫助室內空氣保持適宜的濕度,讓環境更加舒適。
‧吸收紫外線:木材能有效吸收紫外線,保護室內空間並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隔熱保溫:木材具備天然的隔熱和保溫效果,減少能耗,讓家居更加節能。
‧防震吸音:木材的柔韌特性能有效降低震動並吸收噪音,提升空間的寧靜度。
健康與安全
台灣一級木材所釋放的天然精油香氣,不僅提升空間氛圍,還具有抑菌防蟲的效果,減少細菌和■類過敏原。與傳統建材(如RC建材)相比,這些木材的放射性氫氣濃度較低,有助於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成為安全健康的建築選材。
自然與生活的融合
台灣原木材質自然、環保且與健康息息相關,能夠滿足現代人對自然和健康生活的追求。它們讓生活空間更具美感和舒適性,是家庭、辦公室及公共空間的理想建材選擇。
摩里沙卡團隊
摩里沙卡團隊的名稱源於日語「森」(Morisaka),現名林田山,為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林業歷史聚落之一。林田山象徵著花蓮森林鐵道的輝煌歷史,如今已成為花東地區必訪的旅遊景點之一,也因著「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知名度而聞名遐邇。
摩里沙卡團隊的本家姓余,祖輩長期投身於台灣的林業產業,見證並參與了台灣林業的發展歷程。他們不僅與台灣山林共生,更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持續舉辦公益義賣活動,將所得用於支援山區的學子。
隨著台灣林業規模在近年逐漸縮減,摩里沙卡團隊積極轉型,除保留原有的大型林木銷售業務外,還拓展了林業相關的生活用品,讓林業產品逐步融入日常生活。此外,摩里沙卡團隊積極參與林業教育,今年更與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展出大型原木作品,以推廣林業文化與生態知識。
目前,摩里沙卡團隊也在金門籌備基地,致力於推廣台灣木材。他們的努力不僅展現對林業的深厚執著,更體現了積極回饋社會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