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高雄你想到的是什麼?高雄有許多歷史你知道嗎?

 

高雄是一座古都,有許多文化資產和藝術價值,但曾幾何時我們停下腳步好好來欣賞這座城市了呢?有時候因為繁忙而遺忘了最初的歷史,現在就由南藝網帶你看看高雄一系列的文史報導吧!本次報導除了介紹文化資產之外,也會探討現今的文化議題

高雄的古稱叫做「打狗」,最遠的歷史可以追朔到荷蘭時期,而「高雄」則是到日治時期出現的名稱,高雄這個地區以前是通商以及政治發展的中心,曾經「高雄港」是台灣第一大港,因為高雄的潟湖地形,經過一番整理和建設後,成為了極佳的工業區,也因為高雄的政治和發展,歷經了許多時期的整治,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還有不同時期的建築,也讓高雄成為一個充滿歷史人文和藝術氣息的港都,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了呢。

▲鹽埕區區域位置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高雄市的鹽埕區有著許多著名美食與古早味小吃,但古蹟也是不可少,鹽埕區古早時期主要發展鹽田,後來成為海埔新生地,也漸漸開始發展地上建物,在1960年代時是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後期經濟中心逐漸東移,人口也沒以往多,不過鹽埕區還是保留很多傳統與歷史,首先就來看看高雄鹽埕區著名景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的建物,為高雄市定古蹟,位於高雄愛河的對面,可以說見證了高雄的歷史發展,在日治時期昭和14年 (1939)便興建完工,當時興建完工後為第一代高雄市役所,後來1945二戰後成為高雄市政府所在地,這也代表當時此地為高雄的政治中心,之後民國81年(1992)高雄市政府變遷址於四維路上,也是現在高雄市政府所在地,因為當時的建物非常具有歷史價值,於是高雄市政府便將它規畫成現今的歷史博物館,於民國87年(1998)開放民眾參觀,今年也恰好是歷史博物館開放的20周年。

▲內部階梯一樓往二樓(左) 二樓往三樓(右)

高雄歷史博物館有許多特別的展覽,裡面有兩個常設展,分別是「228紀念」展,以及給小朋友的「高小雄的家」,也有其他的當期特展,內部收藏許多已經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古物。在這裡無關政治、無關色彩、單純將歷史再現在這座歷史建物上,除了在展覽裡表現了許多藝術的層面以外,在建築物本身也是具有極高文資價值。

建築外觀特色為興亞帝冠式建築,何謂「興亞帝冠式」建築,出現在19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高漲的時代,不同於以往模仿西方建築的樣式,「興亞」是強調東方建築的風貌,屋頂為中國式、屋簷呈現東方建築的風貌和東方式雕塑、窗子是阿拉伯式圓拱,而其屋頂上唐朝建築的尖頂,如同戴上一頂冠帽,所以也稱為「帝冠式」。這種樣式,通常出現在官方建築,其中代表作是台北司法大廈、高雄車站(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在歷史博物館的外部也有很特殊的建物,建物四周牆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瓏有致,匠心工巧,而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是少見特殊的建築景觀。

 

▲歷史博物館外部

 

來到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不妨花多一些時間好好探索吧!

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五 09:00~17:00
星期六、星期日 09:00~21:00
(星期一休館)

附註:正確時間應該為周二到周日 09:00~17:00

門票:不收取門票

除了政府的文化資產,私人的文化資產在哪呢?

文化資產的價值來自各方面,從建物、從歷史延伸出去論述,不過什麼是文化資產的價值,又是如何判定的呢?現在大眾對文化資產的價值不是那麼理解的同時,和保存與活化的困難下,要創造新的局面是非常困難的。

現今我們看見的大多數都是像歷史博物館這樣公家機關、公共建物,具有明確歷史價值且不可否認的文化資產,有許多老屋蘊藏著值得探討的文化價值卻無法被保存下來,是因為這些屋子不是政府的嗎?還是因為被認定為文化資產後產權便無法更動呢?

近一次的文資法修法後,根據文資法第十四條,「主管機關應定期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價值者之內容及範圍,並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因為新增了第三人的提報機制,許多屋主擔心被提報,便在提報前拋售房屋,或者盡速拆除,在具有文資歷史與價值的老屋就消失了,若是將一棟建物提報為文化資產,後續的產權轉移、更動等等行政程序皆會牽涉到許多行政與法律層面,因此大多數的屋主不願意提報,甚至希望政府出資買下及整修,但政府有這麼多的經費可以出嗎,大多數的納稅人會認為不如將這些錢拿來做新建設吧。

世代在改變,老屋要留,新建設要有

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文資保存就一定不好嗎?為何在這個世代快速更迭的狀況下要保存這麼多的文化資產,到底哪裡好?不是蓋更多房子,高樓大廈更好嗎?

在這個21世紀,現代人開始注重休閒育樂,選擇出國旅遊的時候,一定會到許多國家的著名景點,這些著名景點大多是此國家的文化遺產,及世界教科文組織所列的有形無形文化遺產,但你發現了嗎,這些建物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發展歷史以及興衰,這也是為什麼要先了解國家就要先了解他們的建築與文化資產了,再回頭看看台灣,你我所熟悉的文化資產是什麼?

最廣為人知的是火車站,是博物館,卻不會是一個人的家,保存文化資產就是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可以推廣給世界各地,更可以見證一個國家的歷史,高樓大廈沒有不好,而是在追求新的美感,新的技術的同時,導致過往的傳統失去,當大樓長得差不多的時候,還看得見這個地方的歷史見證嗎?真的很困難,看看文化部文化資產登錄的理由,大多是建物本身的建造技術反映當時,建物本身見證了此地區的發展,因此在我們瘋狂追求新科技的世代,不妨看看周遭還存在的老屋,老建築,背後的歷史與美感,帶來的深刻意義,你也許就是下個創造老屋新價值的勇者。

 

下集:高雄文史系列報導─古蹟歷史讓你看個夠(二)鼓山區

 

南藝網編輯 / evelyn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