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文新聞
專題報導
影音專訪
議題關注
外國總匯
藝文資訊
屏東藝文
高雄藝文
臺南藝文
藝文行事曆
競賽與獎助
創意分享
藝點
屏東藝點
高雄藝點
臺南藝點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Get help
Create an account
Create an account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南藝網
首頁
藝文新聞
專題報導
影音專訪
議題關注
外國總匯
藝文資訊
屏東藝文
高雄藝文
臺南藝文
藝文行事曆
競賽與獎助
創意分享
藝點
屏東藝點
高雄藝點
臺南藝點
Home
藝文資訊
嘉義藝文
嘉義藝文
FORMOSA ART SHOW
南投藝文
嘉義藝文
嘉義藝文
林彥甫油畫創作展
南藝網
-
2020 年 08 月 29 日
0
嘉義文化中心10月14日起舉辦「林彥甫油畫創作展」,展品包含畫家於各地寫生的風景作品,畫家近年旅居臺灣各地,足跡遍及嘉義、屏東、及宜蘭等地,體驗各地不同的風情也留下許多油畫作品。畫家透過柔和淡雅的色調,在臺灣的風景中帶入東方的抒情意境,創造出一種有別於臺灣畫家的風格,呈現寧靜自適的臺灣新風貌。 更多資訊請上畫家官網 https://yenfu.org/exhibition 展期:2020年10月14日至11月01日 週二~日 9:00~17:00 (週一休館) 地點:嘉義文化中心 文化藝廊 (文化局三樓) 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Read more
嘉義藝文
自山歸來 – 2018沈靜芬陶瓷書畫創作展
regina
-
2018 年 01 月 09 日
0
去年元旦在阿里山迎接晨曦,滿滿來自山上的感動,幻化成充沛的創作靈感、進而完成了「只在此山中」的系列創作。 對於長期居住在台北土城的創作者沈靜芬而言,故鄉變成一種渴望的歸途,「自山歸來」又再次引燃起創作動機。今年以「山歸來」為主要元素,繪製一系列的陶瓷作品。 此次展出,沈靜芬將多年累積的書、畫 、陶瓷,結合茶席的概念,發想成一場美好的藝術饗宴。 <關於創作者> 沈靜芬,習國畫逾十年,師事嶺南宋瑞和老師;習書法、篆刻於李蕭錕老師;茶道於王淑娟老師;陶藝於曾泰洋老師。 自幼即喜愛中國詩詞,期許自己能將詩、書、畫、印之領略呈現於作品之中。近年作品多以禪詩入畫,亦為五十年的人生體驗與沉澱。 <活動資訊> 展覽名稱:自山歸來 - 2018沈靜芬陶瓷書畫創作展 展出時間:2018/1/13 - 2018/3/4 10:00-17:00 展覽館別:T24所長官舍(嘉義市嘉義市林森東路1號) 開幕茶會:2018/2/3 14:00 source:自山歸來 - 2018沈靜芬陶瓷書畫創作展
Read more
嘉義藝文
日本新年文化祭@嘉義文創園區
regina
-
2018 年 01 月 09 日
0
日本新年文化祭-回嘉遇見奈良 地點:嘉義文創園區 日期:2018年2月16日至2月20日(春節初一至初五) 時間: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最終日至下午四時) 正統的日本文化體驗,2018農曆春節,嘉義文創園區跨海力邀日本奈良國寶級文化老師與工藝家,以新年文化為主題,開辦五大類深度文化工作坊,讓你體驗皇室禮遇的和服著付丶跟著奈良料理職人輕鬆手作愛心壽司丶與古都木作達人同享童玩樂趣丶當一次藝術家書寫新年祝福等,讓你不用出國就能感受到千年古都‒奈良的純正日本文化! 更多詳細的活動介紹,請按讚追蹤粉絲頁 source:日本新年文化祭@嘉義文創園區
Read more
嘉義藝文
旅人圖書館:來去印度,一場自我追尋的旅程
regina
-
2018 年 01 月 09 日
0
人類的生命被構築在現實中一連串的遺憾與無奈中,我們佇立其中曾經深感無力與徬徨,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該往哪裡去,有句話卻說過這一生之中,最不會讓我們後悔的事情就是做自己,但是自己是什麼呢?2011年,還不太確定自己形狀的時候,因為一句諺語如是說:「有些事情吸引眼睛,但只追尋那些觸動心靈的。」去了古老的國度─印度展開一場名為自我追尋的旅程,在別於不同臺灣文化的衝擊中滋養自己,事隔七年,諸多的碰撞與捏塑中終於確定自己的形狀,該如何將銘刻於時間的記憶具象重演,所以決定以一場名為「創生」的攝影展紀念這一段追尋自我的歲月,再度出發前往印度取材之前,想分享第一趟印度之旅的所見所思與所感。 【旅人圖書館】來去印度:一場自我追尋的旅程 時間:2018年1月13日(六)晚上7點30分~9點30分 地點:嘉義市民生南路174號(米克斯藝術空間) 分享:王莉蘋(熱衷冒險的人類) 費用:低消150元起(法式點心+飲料) 報名 source:旅人圖書館:來去印度,一場自我追尋的旅程
Read more
嘉義藝文
番茄去島呼畫人像「新的年來畫一張全新的自己」
regina
-
2017 年 12 月 22 日
0
日期:107年1月20日(六)14:00開始,每人約二十分鐘 地點:島呼冊店(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 報名費:350元(其中50元可抵店內消費,人像畫為A6大小) 繪製者:番茄(番茄畫室) 番茄又要去島呼囉~ 新一年的到來,總是會讓人有想要有點什麼不一樣,來開啟這一年的生活,那就來島呼冊店讓番茄幫你畫一張「全新的自己吧」 107年1月20日番茄畫室的番茄會在島呼冊店,幫大家現場手繪水彩人像畫,一個人350元,繪畫時間大約是20分鐘,就可以得到一張嶄新的臉(誤~),不是啦,是可愛又有特色的畫像啦! 趕快來報名吧! 番茄畫室 source:番茄去島呼畫人像「新的年來畫一張全新的自己」
Read more
1
2
3
...
5
Page 1 of 5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高雄文史寺廟系列報導─楠梓天后宮
evelyn
-
2018 年 08 月 09 日
0
(圖片出處) 楠梓區位於高雄市較為北端的位置,鄰近橋頭區、左營區、仁武區。楠梓區一直以來大多以工商業為主,過去有高雄煉油總廠,以及楠梓加工出口區,因此帶動了經濟以及人口快速增長。楠梓區也是高雄設立最多大學的區域,在大量的人口成長之下,使得楠梓區發展了新興商圈。 說到台灣最獨特的風景絕對是廟宇建築,在楠梓區有一座歷史相當悠久的廟宇,據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可說是相當古老的一座廟宇,那就是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位於大馬路三叉路口 楠梓天后宮舊稱楠和宮,而楠梓的台語稱作「楠仔坑」,天后宮位於楠仔坑街上,這條街是清朝從府城(台南)通往鳳山縣城(左營)路上的重要街市,因此廟宇形成地方信仰中心,也是台灣各地傳統聚落普遍的現象,而楠梓天后宮見證了楠梓區的歷史開墾,更是凝聚楠梓人民的重要聚集中心,格外具有歷史意義,加上傳統的工藝特色,在2007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建築特色與格局 ▲楠梓天后宮平面圖(圖片出處) ▲正殿及正殿裡匾額 ▲天公爐 楠梓天后宮因道路拓寬的關係,廟宇緊鄰道路,因此沒有前埕。過去的前埕據說約是現在廟前28公尺寬道路的一半左右,而且要進廟還要踏兩階階梯,但因為道路必須而拆除實在可惜。而建築本身由「雙連山牆」(三川殿『註1』、正殿)主建物,帶左、右護龍(水形馬背)加後殿之兩進式格局(各棟獨立)構成廟宇空間場域、信仰中心,殘留有清代(19世紀)普遍地方廟宇特色之建物群。 註1 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其中,有狹長如街屋者,如台南祀典武廟;或正殿獨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者,這是大型寺廟或孔廟才有的格局,如台北萬華龍山寺、台北保安宮。 祭祀信仰 前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陪祀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五營、虎爺。三川殿供奉千里眼及順風耳將軍,左護龍供奉太歲星君。後殿主祀釋迦佛祖、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至聖先師孔子、「積慶衍澤公」及其夫人神位、宣講師及十八羅漢尊者。 媽祖的信仰在台灣已有多年歷史,也是大多數台灣人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在台灣媽祖廟的數量也不在少數,據內政部「臺灣地區宗教團體普查報告」大約有1300間媽祖廟。政府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也有許多是關於媽祖的活動,例如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繞境進香,這些都是台灣獨特的民俗活動,可見媽祖的信仰對於台灣真的非常重要。 天后宮的裝飾 楠梓天后宮即使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依舊保存得非常好,而且格局是非常完整的一座廟宇。廟宇有許多「交趾陶、彩繪、木雕、石雕」等等的裝飾品,不僅是裝飾用,木雕、石雕都有具備實用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楠梓天后宮會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其中一個原因。 ▲廟宇屋脊裝飾 ▲牆上交趾陶裝飾 在廟宇中還有許多氣勢磅礡的裝飾,像是名家作品、彩繪、書法,儼然就是一棟博物館,建議大家前往參拜時可以放慢腳步,仔細看看廟宇內部的彩繪、屋脊上的交趾陶和週邊裝飾,細細品味這座歷史悠久的古蹟吧! 有興趣也可以先到他們的官網看看更多精彩的介紹喔!楠梓天后宮官網 幫各位附上一個很不錯的網站,如果想要更了解古蹟知識,小編不藏私的跟大家分享這個好用的網站古蹟小知識網,出發前可以小小做點功課,去看實際建物的時候會更有感覺喔! 楠梓天后宮小傳說 (一)據說楠梓天后宮的媽祖神像與臺南大天后宮、北港朝天宮的媽祖是用同一塊香木所雕成,故三尊媽祖彼此有「姊妹神」之稱。 (二)又據說在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年間(1920年左右),楠梓天后宮大媽在前往臺南大天后宮途中,施法收伏在二層行聚落(今臺南仁德二行里)一帶作亂的「雄雞精」,因而使當地居民感念不已。至今二層行清王宮每年在主神三府千歲聖誕時(農曆九月廿六日),都會朝楠梓天后宮的方向設香壇遙祭。 香火鼎盛的背後不可忽視的商機與危機 拜拜到底有多少的商機?這些產值恐怕是沒有接觸過相關產業所能夠想像的。廟宇對台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場所,以往沒有那麼多娛樂的消遣時,就是到廟宇來聊聊天、下棋、練武術。隨著時間的改變,世代在更迭,轉變為出現較多娛樂的時代,廟宇的功能漸漸萎縮和轉型。但廟宇的祭祀仍存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擁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與價值。為了延續廟宇的價值,轉型也是其中的一條道路,因此許多廟宇紛紛推出文創產品、春聯、周邊商品等等來做販售,除此之外還有每年繞境、進香衍伸出來的商機。 台灣人非常愛拜拜,每年燒紙錢花掉約130億元,普渡的商機更是突破200億元,這些數值都非常令人震驚,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經濟環節。每年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沿途的辦桌每天就有將近1億被吃進肚子。根據Lifelab調查,如果以平均每人消費約2,000元算,每年大約有120萬人參與,經濟規模就超過18億元,不計算香油錢,每日食衣住行消費規模超過2億元。信徒捐贈金牌約1,500面,粗估整體經濟產值超過40億元。當信眾有錢時就會想要捐錢,蓋廟或者修繕,當信眾沒錢時,也會花個一百元買金紙,然後祈求發財金,這也是廟宇帶給人們正向作用的影響,當自身狀況好或不好時都會想要到廟宇尋求一個心靈慰藉。 隨著環保議題的提倡,空氣汙染的問題產生,燒金紙拜拜的數量也漸漸在減少,從三炷香變成一炷香,但改變不了的是傳統的習慣。2014年自由時報有篇報導,有宮廟開始實施「禁香令」,而大廟宣布不跟進,理由是少了香火對神明就是大不敬。這理由聽起來很合理,畢竟燒香的習慣是好幾百年流傳下來的,立刻禁止除了傳統習慣的衝擊,對製香或是金紙的業者也是一大困擾,然而會需要禁止香火就是因為「環保、空汙」。 在台灣傳統信仰下,改變不了的是幾百年的習慣,改變的是現代新思維。金紙也漸漸推出許多環保的款式,焚燒不造成污染,或是有過濾系統的金爐,這都是因應現在法令而產生的。現在的祭拜習慣很難被改變,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沒有燒香、燒金紙就是怪怪的。先不論香火、金紙是否能像「天線」一樣傳遞給神明,不可改變的是,這樣的行為模式和祭祀信念,都深深在人們的心中。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至少帶給大多數人都是正向的影響,這或許才是信仰最大的目的。 南藝網編輯evelyn整理報導
Read more
創意分享
趣味的動物剪紙
藝文伯
-
2014 年 01 月 24 日
0
每次與人相遇,最多問到的就是,你吃了嗎?俄勒岡州的藝術家Wendy Wallin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他通過剪紙的方式,去生動的刻畫了這些小動物,和他們的食物。 《資料來源:ㄇㄞˋ點子靈感創意誌》
Read more
實習日誌@屏東
02‧09::HO覓Day10::
【HO覓實習生】黃麗潔
-
2015 年 02 月 12 日
0
-------------------------------------------------------------------------------------------------------------------------------------------- 傳聲 2015‧02‧10 ------------------------------------------------------------------------------------------------------------------------------------------------- 在光采濕地,是一個會說話的心臟。 人們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這裡的一花一木,他們正在跟你說話。 從一個天馬行空的社區社造思考,利用便利貼讓大家把想法填入, 很像Ideal Taipei的一個活動,大家趣味的思考。 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實例, 婉阡姐分享自己故事,其實說自己的故事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因為她的分享,讓我們大家更可從中學習到很多, 很多東西會想的人很多,但真正會去做得很少, 還有請隨時抱著一股熱觀的心,去面對所有的困境。 若你知道這是對的,就別因為別人的打擊,放棄正確的事, 試著用行動去告訴別人。 雖然自己不會的很多,但我願意學習,及不只是出一張嘴, 多讀書多動手。 因為她的行動,正巧巧的改變在地或是外地人, 對一個社區的思考改變,這就是社區營造。 不是只強求錢潮,也要喚起人們愛這塊地的熱忱。
Read more
創意分享
安靜到讓人也聽見了他的畫在說故事
J
-
2016 年 02 月 22 日
0
蓊蓊鬱鬱的林木有著生機盎然的綠意與生氣,在那堪稱為森林的草木之中,無刻不有有趣的事件上演著得以令人感到興奮的故事。 美國插畫家 Nicole Gustafsson 有著將看似平凡的景貌,藉由他那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進一步地把猶似平凡又實在的自然景貌們一一藉由想像力的擴展,把存在於其中但我們卻毫無發覺的迷人故事等,藉由他那動人的清新手繪風格,進一步地將存在於那方靜止的畫面裡的故事加以延展成一段動態貌的故事播放~ Website | Facebook 他所繪製一圓,就好似悄悄地傳遞著關於一花一世界的精彩,雖然僅是一個看似有界限的圓,但裡頭所擁有的故事卻不會因為他的界定而就此被斷面化了的給侷限住了我們的視野… 細膩的紋理描繪使他的作品中帶有許多溫和的質調,因為用心觀察、體會於存在自不同物種之間的獨一無二,讓他的作品自己會說話似的,用安靜的畫面為你我緩緩訴說出它們的故事。 伴隨著季節的轉變,一切都在生生不息之中自然地變化著。 © Nicole Gustafsson 他的創作帶有一抹恬靜的氣氛,存在於其中的是那使我們得以靜下心來,細膩品賞於存在自裡頭的故事。同時,投注於畫面中,幻化為畫中的一角,一起活進插畫中,而又跳出畫作,活出自個兒觀察於自然的精彩! 來源:ㄇㄞˋ點子靈感創意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