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呈,現任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
陳呈出生廈門市鼓浪嶼,祖籍金城鎮南門里,祖上的也都在金門。
談起小三通,陳呈有許多感慨,陳呈說:「許多人都知道當年的砲戰一開打,就是一個晚上面目全非,套一句話就是一睡起來,世界就變了,許多人的「回家」就回不了,當年2001年小三通正式上路,滯陸的金門鄉親無不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原鄉尋根,原先我盼望在清明節返金掃墓,結果手續一辦就是半年,回鄉之路直到中秋節時才告成行。不過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從民間到政府之間的交流多了,近年更是側重在文化面向,尤其是下一代夏令營、營隊等之類的交流,讓鄉親們與後代逐步增進了感情,有了感情才會想到要多做一些事情。」
對於可以成為陳嘉庚紀念館的館長,陳呈說:「從我小時候,陳嘉庚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非常剛毅的校主,我在集美讀書,別的學校有「校長」,他們的學校有「校主」,這跟別人非常不一樣。而且他是我的偶像」
「校主」這個稱呼,全中國只有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才有,這是獨一無二的。是因為陳嘉庚才有今天的集美學校跟廈門大學。在廈門、在東南亞僑界,「陳嘉庚」三個字彷彿無所不在。然而,在台灣,這三個字卻一度是禁忌。
細數陳嘉庚一手創立或聯合募捐成立的學校,海內海外加起來,竟不下廿九所:在故鄉集美,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師範、農業、水產、航海學校等等;在廈門,則有人才輩出的廈門大學。而在僑居地新加坡,著名的道南學校、南僑學校、華僑中學、南洋師範等等,也都是陳嘉庚的心血成果。
「一九八一年我們曾做過統計,若以黃金價格折算回去,陳嘉庚投注在文化教育上的錢,恐怕超過一億美金!」位於廈門市中心的華僑博物院,是陳嘉庚晚年定居故鄉後的傑作,陳呈分享。
陳呈說:「陳嘉庚對於廈門的貢獻就是最好的文化寶藏,他所遺留下的文化資產,足以令現代的青年運用科技去說故事,與產業結合,更不要提這中間的品牌價值與其中的校園人脈。而在集友銀行長期的支持下,集美校友遍及天下,高度影響國際社會,即連文革後期全世界的船長中,四個就有一個是集美學校出身,在社會各層面都有一定的發言權。」
其實陳呈會出掌紀念館館長工作,其實早在紀念館修建的過程中,廈門市政府早已屬意時任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的他,性質上這一紀念館為相當於廈門市政府副處級的事業單位,需要有足夠的文化涵養及商業認識,才有辦法勝任。此外,陳呈除另擔任陳嘉庚研究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集美校友總會與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骨幹,前者對廈門大學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挹注,後者負責助學、助教、規劃和安排等工作。
最後我們詢問陳呈對於金門同胞聯誼會的看法及對金門與廈門發展的看法時。
陳呈強調:「金胞聯誼會是個人民團體,可以有定額的代表參加人民政協或人大開會,這對家鄉群體的發展具有好處。」「最近適逢台灣選舉,可能金門人看到廈門的發展都很著急,但是其實仔細思考,其實在發展過程中,有得必有失,廈門就是金門很好的觀察點,如今金門還是保有許多自然生態、國寶級的生物以及冷戰時期的遺址,大量的南洋僑領建造洋樓、閩南建築等。這些都是金門的寶藏資產。金門應該善用這些資產,去思考未來的路。」